2025-03-23 00:10 广东
1、什么是深海科技?
3月12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海科技”概念,明确“加快深海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标志着深海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深海科技市场规模预计达3.25万亿元,占海洋经济总盘子的25%,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预计配套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有望密集落地。
“深海”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但提法和意义有不同。2021/2023/202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使用了“深海工程”、“深海深地探测”和“深海科技”词语进行了描述,在概念上确实有深化,重视程度明显增加。深海科技比较常见的定义涵盖了:深海探测技术、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深海通信与导航技术、深海工程技术四部分。
自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上海、青岛等地区陆续推进相关政策落地。上海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等,打出政策“组合拳”。上海提出:“加强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后续产品化实施路径研究,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实践。”
2、深海科技的底层逻辑
就是新质新域领域,太空,低空,深海,底层逻辑一样都是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用民品支撑军品发展。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终版中,加入了“深海科技”。具体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章节里“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铜镍等矿产资源等方向存在储备不足问题,目前海底资源获取能力提升之后,有望依托海洋装备力量实现新战略资源储备,海洋资源为陆上资源数倍之多。水下安防是可与海面、空、天等作战空间相比拟的争夺制海权的重要作战空间,控制水下战场空间足可改变战争形态,影响防务全局。因此,当前世界各海军强国都在大力发展新型水下战装备和能力。
如何实现发展:卫星遥感+声纳+水下无人机实现勘测,海底挖掘系统等实现开采,船舶及管道实现运输,光纤光缆等实现通信网络搭建。
如何看待空间:目前与深海科技相关的油气服务行业约2500e(5%增长),船舶工业1300e(15-20%增长),海工装备1000e(10%增长)。弹性方向水下无人机目前规模50e,伴随水下无人机成熟,2025年或开启无人机行业产业爆发期,其主要应用为科研、民品及军用。
3、为什么要重视深海科技方向?
政策高度足够高。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后续产业政策、重大项目落地可期。
产业空间足够大。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深海科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
产业链足够长、产业进展多。UUV、深海空间站、海底观测网等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或工程均在推进,将会看到持续动作。
为何可以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齐头并进:此三者有同样核心的底层逻辑:军民融合式发展,以民促军发展,备战的同时提供经济增长新引擎。
4、深海科技聚焦哪些方向?
实际上深海科技涵盖的范围较广,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0万亿,产业链较长,技术+资源密集特征明显。我们认为深海科技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板块(底层驱动):
【1】资源勘探/开发(能源/矿产安全)【2】新基建(碳中和+能源转型)【3】军事应用(地缘竞争),此外还有与之匹配的材料、通信导航、环保等子板块。
1)深海资源勘探开发——落地快+产业成熟易放量。深海油气、矿产、可燃冰资源丰富,全球过去10年油气发现中超过40%集中在深海领域。且深海油气开发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已经进入25-40美金低成本区间,巴西/挪威/南海等已经进入落地阶段。【选股思路:业绩强劲+估值低位+稀缺性】。随着深海科技的投入加大,有望进一步强化产业趋势,利好卡位明确的细分板块龙头。
相关标的:潜能恒信(深海油气勘探)、海油发展(深海油气运维)、海油工程/博迈科(海上油气平台建造)、中海油服(深海油气总包)、迪威尔/海锅股份(水下核心零部件)、纽威股份(水下阀门)
2)深海新基建——买铲子逻辑好+供给门槛高。深海新基建建设需要大量船舶、海工装备,相关属于”卖铲子"角色。由于深海开发资本密集,投入门槛大,因此相关海工装备的供给相对刚性,产业链地位较高。目前全球造船价格持续上行,海工装备的日租金/利用率受益于海上风电、油气开发需求扩张,已经持续扩张2-3年。深海科技加速+政策驱动,有望进一步强化板块景气度趋势。【选股思路:景气度+产业链地位+稀缺性】
相关标的:润邦股份(海工船建造)、中集集团(海工建造&海上钻机运营)、海兰信(深海工程装备)、时代电气(深海机器人)、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集安瑞科(民用造船龙头)、亚星锚链/巨力索具(海上锚链产品)、中国动力(船用发动机主机)、海力风电(深远海装备)、东方电缆,中天科技(海底电缆)
5、相关会议纪要:
放在第二篇,更多详见星球
6、小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