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居住环境艰苦 学生“豪气送房” 1983年,二十出头的张玮成为了上海音乐学院资深声乐教授陈老师的学生,就此开启了一段特殊的师生缘分。 当时,陈老师住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工宿舍,一间仅15平米的小房间里,厨房、卫生间还要和邻居四口之家共用。 而陈老师的弟弟于1984年调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一直都单身的姐弟俩就此相依为命。 因为当时音乐学院条件有限,直到1996年退休,一直单身没结婚的陈老师都没能分到一套独立的福利房。住房问题成为老师姐弟俩生活中最大的难题,这个心病也被一众与陈老师有着非常深厚情谊的学生们看在眼里。 老师的辛酸,深深刺痛了学生张玮。 张玮表示,自从1983年认识陈老师之后,就深深地被陈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她看来,陈老师不仅专业能力强,对待学生方面与为人师表方面更是无可挑剔。渐渐地,她便与陈老师成为了“忘年交”。在她心里,陈老师就像她的另一个母亲一样,让她尊敬,令她爱戴。 面对老师生活的窘境,2001年,张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全款买下法华镇路一套125平米的房子,给两位老师居住。 为此,张玮称自己不仅倾尽了积蓄,还卖掉一套商品房,只为让他们能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张玮表示,考虑到老师看重户口,为了让他们住得安心,张玮还让两位老师把户口也一起迁过来。但因为不是亲属关系就不能迁户,张玮为此还在房产证上加上了两位老师的名字。 四十年里,张玮与两位老师亲密无间,每年节假日、生日宴,张玮都陪伴在老师身边,让没有子女的两位老师尽享天伦之乐,如同一家人。 老师去世房难讨回 后来,陈老师及弟弟先后去世,给老师操办完后事的张玮想要拿回自己购买的这套房产,在办理房产变更手续时,却发生了意外。 陈老师远在外地的两位外甥在已经继承了老人上百万的存款之后,拒绝了张玮变更产证的要求。 在张玮看来,这套房屋是她全款买来给老师居住的,产证上加名字只是为了给非血缘关系的老师报户口。因此,产权登记与实质权益的分配不是一码事。 况且,两位外甥因亲属关系较远,又常年居住在外地,仅是隔几年来看望两位老人一次,无其他联系及赡养行为。 现代版“农夫与蛇”?学生买房给上海教授养老,去世后教授家属要霸占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