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库克船长 2025-03-19 12:56 中国香港
家长能不能在香港找到自己的事业舞台,覆盖在香港的开支,这是香港身份的关键。
谢谢关注我
不知不觉,距离拿到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签证,首次登陆香港整整两年了。我们全家移居香港生活学习也两年了;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下这两年的真实感受。
Part. 1
为什么办香港身份?
和大部分人办香港身份的最初目的差不多,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为了孩子不要在国内卷高考。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广东参加高考是极其不划算的;一样努力的话,香港的高考结果肯定可以更好的。
毕竟广东差不多80万考生,1.6%的985录取率;香港5万考生,前1/3的同学都可以考到世界前100名的大学;这种差距实在太大了。
另外孩子在高考前拿到香港永居身份的话,既可以考香港本地的大学,也可以考国外的大学,还可以考回国内的大学,选择性也要大很多;进可攻退可守。
除了孩子教育外,香港护照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免签证,也是比较吸引我们的地方;之前环球旅行的经历,就发现去很多地方都要办签证太麻烦了。《我是怎么喜欢上旅行的?丨环球旅行83国的意义》。
如果有一本能畅通世界的护照多好呀。
Part. 2
为什么那么快就移居香港了?
拿到香港高才通签证不到三个月,我们就移居香港了。这么仓促,出乎很多朋友意料,也是很多朋友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
回过头来看,这个决定是稍微有点草率的。主要是因为好多年没有工作束缚,太自由了;那几年主要职业做二级市场交易;不限制在什么地方,有网络就行。
我后来发现很多移居香港的高才优才,不少也是自由职业或自己当老板的居多;在国内还有工作的,比较少能做出辞职然后全家来香港定居的决定的。
当时我们拿到香港签证后,想的是既然已经决定要往外面走了,那就早点出去好了,不需要让孩子在内地公立学校浪费时间了。
如果不去香港的话,续签呀,永居呀,这些可能都是很难迈过的关口。
迟点去早点去,如果最终都要过去的话,不如早点去。以其全家继续在深圳躺平,不如换个地方趟。
之前也想过等孩子初二左右再去香港,先在国内继续上学几年;但了解到孩子越早过去香港越容易适应后,就开始给孩子了解香港的学校了。
很巧的是,一个刚刚移居香港生活上学的朋友,给我们推荐了他们正在上的“苏浙小学”,说这个学校还不错,是个普通话和英语学校。
我简单了解了后,发现香港有500多个小学,苏浙小学大概“排名”在100名左右,也算是个中上水平的学校吧;学费一个月5000左右,也不算贵。
于是就报名,然后学校安排考试,第二天通知我们录取,让我们尽快安排上学了。
事后看,苏浙小学其实学习上抓得还算挺紧的;还算对得起每个月收的5000块钱学费;对学生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有些科教的内容也比其他学校要快一个年级。
整体小升中的成绩也不错。后来听一些高才朋友说,想进苏浙小学都不是那么容易了,竞争比较激烈。
我们还比较庆幸来得比较早,那时候竞争还没那么激烈。
Part. 3
香港找到理想的房子居住不容易
在香港住什么样的地方,住什么样的房子,基本决定了大部分在香港的生活体验。
我们来香港的前2周是住在酒店的,然后就是2周的复活节假期了。复活节假期后香港迎来了展会期,酒店价格贵了很多;我们需要在复活节假期那2周里,找到合适的房子。
香港找房子的过程还是挺不容易的。孩子学校在香港岛北角,开始的设想是得从方便孩子步行上学的角度寻找学校附近的物业居住。
但是找了一圈学校附近空置房源发现,基本很难满足要求,大部分房源楼龄历史悠久,可能比我的年纪还大。
基本都是独栋物业,装修陈旧,而且面积都很小,三房都极少;即使有三个房间,面积可能也只有套内50多平,这个在内地是难以想象的。
后来只能把目光放远一些,远到有学校校巴覆盖的区域。
香港的学校有一个好是小学基本都有多条线路的校巴,每条校巴线路有不同的上下车点,住在校巴上下车点附近也是极其方便的。
所以在后面的2周时间里,我们看了很多学校方圆5-8公里的空置房源。
以学校为中心,南到北角半山的豪宅区,东到太古城和嘉亨湾,北到炮台山海边,西到天后和铜锣湾,所有80平套内以上的三房房源基本都看过了。
通过找房的一个月时间,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港岛东房产专家。但即使看了那么多,想找一套位置合适、装修满意、面积够用,月租金在50K以内的房源,还是很难。
主要问题是香港岛新房子实在太少了,又是最高收入人群的聚集区,所以租房性价比极低。
最后其实是在相对无奈的情况下,租在了天后站上的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老塔楼里。
居住舒适性和深圳同等价格的房子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租金至少是深圳的2倍以上。
优点则是位置绝佳,可北看维多利亚海港、楼下地铁站、旁边是维多利公园和中央图书馆,距离校车上下车点100米。
差不多两年居住下来,交通上来说还是很方便的;周边设施也很完善;地铁上盖物业节省了很多交通进出的时间。
但我们也准备要搬家了,主要是港岛北边景观好的房子都朝北,冬天太阴冷了,几乎没有阳光能洒进来;而且没有阳台,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习惯。
另外房子比较旧了;看过香港其他一些区域的新房和豪华会所,羡慕得不行;人生苦短,还是想换一个体验更好的地方居住。
港岛虽然很好,不过我们计划准备住去启德区域了。其实香港每个区域都有它的特色,都值得多去体验一下。
Part. 4
菲佣真的那么好用吗?
租房问题解决后,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请菲佣了。菲佣随处可见,也是香港的一大特色。
香港政府给菲佣每月的指导工资是4730港币,这个价格其实性价比是很高的。但是如何请到一个好用的菲佣,则是一个没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能请到的菲佣,都还是在菲律宾本地,只能通过简单的资料以及简短的菲佣自我介绍视频,对菲佣进行简单的了解。
虽然也可以通过远程面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但这些和实际日常工作和人品的了解,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说请菲佣和拆盲盒,其实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处的。
至今菲佣到家已经快两年了,总的来说,能打个75分吧。环境卫生和家庭整洁方面处理的算满意,也比较有责任心,对孩子也好。
但是也许是我们英语沟通不到位和调教不到位,菲佣在厨艺上进步缓慢。
另外到港一段时间后,菲佣也有点懒散了,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在厨房的时候,还一边工作一边连线直播。。。
至于很多内地人觉得家里请了菲佣后,孩子就有英语环境就可以进步很快的想法,其实是很难实现的。
英语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系统工程,和菲佣的接触,只能算是一些简单的沟通,顶多可以在“说”上有一点进步,而且能“说”多少,也得依赖于自身的词汇量;
至于其他的“听读写”,完全只能靠自己了,菲佣是帮不上忙的。如果菲佣就能帮把孩子英语成绩提高,那美国英国就没有学渣了。
不过总的来说,雇佣菲佣,在香港来说还是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之一。
一个月不到5000块钱,一周工作六天,每天虽然说不是24小时,但基本还是可以代替父母处理所有家务上和大部分孩子上的事情的。
这样可以把父母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安心去赚钱。能请到菲佣在家工作,绝对是香港政府给到香港市民的福利了。
Part. 5
孩子在香港的教育体验如何?
刚来香港上学那1-2个月,在孩子学习上,我们全家还是有点手忙脚乱的;虽然普通话教学不用适应粤语,但是发现需要应付的学业上的细节还是挺多的。
老师对学生要求也比较严格,各种考试测验也很多。老师也不时打电话过来指出一些要改进的学生上的,和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哪怕穿的袜子颜色稍微不对,老师也是要说的。
看着他们艰难的写着繁体字,写作业有时候也是要搞到挺晚,我们也一度怀疑过选择来香港是不是来错了?
不过好在几个月后,他们就基本适应了这里的学习;作业也基本一个小时内就搞完了。
孩子适应在香港的学习了吗?这是很多朋友问过我的一个问题。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大部分孩子来香港几月后,都能很好的适应香港的学习。
但是孩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孩子在这边取得好成绩,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了。
我大概在孩子来香港上学半年左右,大概明白了香港教育的真相。即:想进入香港同龄学生的前1/3,可能并不比进入深圳同龄人中的前5%容易。
想来香港上学就躺平,很大概率可能上不了港八大(香港政府资助的八所大学,录取率40%)。
虽然我们上学的苏浙小学进入BNAD 1中学的比例达到75%-80%了;但是我们的孩子不够努力的话,可能就恰恰是学校那最后的20%。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太优秀了。
在云集了国内各大城市来香港插班的内地背景同学里,我们作为深圳南山“素质教育”的娃,底子和基础真的算是比较差的了。
之前在深圳的时候是体会不到那种差别的,但是来了香港后,在多次考试测验后,我们是能真实体验到那种差距的。
我们需要更加努力,花更多的时间补课,才可能把成绩赶上去;也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自我学习驱动力,才能事半功倍。
但经过半年的香港学习,我们也发现了两个孩子就是普通孩子,在学习这个事情的天赋、兴趣和毅力上,可能在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
他们就是普娃,在最终的教育成果上,只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儿子最近刚参加完第三次呈分试,分数已出,排名还未知;有可能和之前一次差不多;综合年级排名,可能就是在学校的75%-80%分位左右;可能有机会进BAND 1 C的中学,也可能只能去BAND 2的中学了。
如果他有机会进入英文中学或英文班级学习,我可以想象的是,他遇到的挑战可能要远远超过他刚来香港的时候。英文差距和那些自小在香港长大的同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太大了。
还有一个挑战是,升入中学后也会面临粤语的问题,因为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是说广东话,教中文的老师可能也是说广东话。
我们当初选择苏浙小学,就是为了推迟适应粤语,事后看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不如去到粤语学校,早点适应粤语。
不过总的来说,香港的教育体系,因为学生数量较少的缘故,总体竞争要比内地特别是比深圳还是轻松很多。
孩子一样的努力,所获得的结果肯定也是更好的,未来的天花板也是更高的。
但是香港本地家长在孩子教育投入上也很大,所以要想跑赢大部分的同龄人,也是需要家庭和孩子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
想来香港躺平,然后进入好大学,基本也是很难的。关于香港教育更详细介绍,可以参见之前一篇文章《孩子来香港上学就能躺平上名校?这是不存在的!》。
Part. 6
家长比孩子,可能更难适应香港
我们来香港的前半年,还处于一个相对新鲜的状态;也还不需要考虑续签的问题;孩子在香港的学习也逐渐适应了;但是来香港半年多之后,就发现好像有一些问题了。
第一是香港生活的舒适性,相比内地肯定还是要大打折扣的。房子没有内地大,也没有内地新;人均消费300元起的餐厅,也不可能经常去了;没有车,大部分靠公共交通和步行。
当然你也可以把内地的生活水准都搬到香港来,内地怎么生活香港就怎么生活。那就面临另一个问题-成本了。你是否愿意多花几倍的成本,维持在香港的舒适生活?
第二是香港的生活成本,还是比想象的要高不少的;之前来的时候想着香港的生活成本,可能比深圳贵30%-50%左右,还是能接受的;
但是居住了半年之后发现,香港的整体生活费用,应该是在深圳的2-3倍。房租一个月就50K了,再加生活费和其他各种费用,一个月100多K了;一年百多万是实打实的支出。
再推算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可能要在香港住十几年了,杠杠的2000W支出是实打实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再厚的老本,也经受不住坐吃山空。在香港花内地之前赚到的钱,是很不划算的。
第三是孩子的教育结果,在经历了半年的学习后发现,没法做太高的期望了;他们即使在香港上学,经过努力可能将来也只能考一个普通的大学。
无可否认他们来香港上学,肯定还是更加开心快乐,更有利于独立自主个性成长的;但最终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只能放平心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更要命的是,那段时间国内的房子价格还在往下掉,股票市场也在往下掉,所有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都在缩水。
这打破了很多人想靠投资躺平的念想,也打破了我们继续躺平的念想。我发现想靠投资完全躺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投资上有可能遇到好的行情会连续上涨若干年;但也可能遇到连续不好的行情,连续下跌若干年;但是生活开支是实打实的花销,没有可持续现金流是很危险的。
我也意识到,如果我们想继续在香港待下去的话,在香港赚到钱成为了关键。如果不能在香港拥有自己的事业,就靠在香港“吃老本”待着,可能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所以我觉得,孩子是很容易适应香港的;可能更难适应的是家长。家长需要在香港找到自己的事业平台,找到可持续的现金流来源,实现香港赚钱香港花才行。
事实上以我们在香港两年生活的体验,从生活上来说我已经很适应香港,也喜欢上香港了。
香港的秩序感,香港的山海城无缝衔接这种环境,香港的百年底蕴,香港的国际化。。。这些都是需要住下来后,才能感受到的美好。
有时候回深圳,反而有点不习惯了。只要能在香港赚到生活开销上的钱,那长居在香港,其实就是很不错的事情。之前有一篇文章《在香港赚到钱,是融入香港最好的方式》详细提到这一点。
至于家庭资产增值这些,还是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世界最全的金融品种;在香港对于资产多元化配置上的优势,是在国内无法比及的。
Part. 7
香港保险事业
让我们的香港之路 行稳致远
一年前,我加入了香港保险这个行业;回过头来看,很庆幸在那时候选择了这个行业。《来香港生活一年,我最终选择了这个事业》
一年多从业经历成绩,虽然还不足以覆盖全家人全部在香港的生活开支,但是已经能看到上升趋势和努力的效果了。
付出就有正反馈,这个很重要。我只需要用自己比较舒适的方式继续努力就好了。
我把保险行业看成是我后半生唯一事业,至少可以做到六十岁没有问题;正如《人生事业路上的第四次转身》所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是不太在乎在开始的时候,走得慢一些的。
加入这个行业,也让我在香港有了事业的舞台,新认识了几百个非常优秀的同样拿了香港身份,来香港发展的小伙伴。
和他们的交流学习,也让我打开了新视野;让离开了职场十年的人找到了那种重新回到职场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对保险行业认知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的投资体系和投资思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化。
之前满仓RMB资产的前几年还是非常折磨人的;但是找不到更好的思路。经过深入学习香港保险的底层逻辑后,我发现只要向香港的保险公司学习如何投资就好了。
香港的保险公司是如何做投资的呢?大前提一定先追求保本,保住本金是投资上最重要的事情。
首先一定是股债平衡,不同经济阶段可能股债配比是不一样的;全仓都在股票上的波动是极其巨大的,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扛得住那种波动的;所有的资本市场都有周期,都有高低起伏。
其次一定是全球投资分散配置,不可能把所有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用全球视角审视当下的投资机会,而不是目光只盯在某一个地方。
第三一定是长线投资,短期博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保险产品之所以能给到投资人保本的的承诺,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长期投资,通过长期投资来战胜周期的跌宕起伏。
Part. 8
给新拿到香港身份朋友的建议
为了孩子教育拿香港身份的,孩子不过来香港接受教育,是享受不到香港教育的优势的。
想以后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的,那不过来生活那是不可能拿到永居,最终也是不可能参加华侨生联考的。
孩子是很容易适应香港的学习的,也是会更加喜欢在香港的学习的;但全家规划香港身份教育的关键是:
家长能不能在香港找到自己的事业舞台,在香港赚到钱覆盖在香港的开支,这是香港身份的关键,也是很多家庭完全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考虑过来香港生活,没有考虑过来香港工作和创业,那最终你办的那个“香港身份证”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当个纪念品留着而已了。
续签是当下很多高才优才们最头疼的问题,很多人不想过来生活工作,可能也无法过来生活工作,但是却想完成续签。
有些人通过自己开公司自雇,也有些人“挂靠”在朋友公司或其他公司,这固然都是可能可以实现续签的方式。但如果本身不创造真实价值的话,最终可能还是没啥意义。
如果没有经常过来香港逗留,除了徒增成本,对于最终拿永居可能也是帮助不大的;要享受这边的教育优势,永居福利,最终还是需要来香港生活。
对于还没有找到太合适续签方式的朋友,我建议可以了解下香港保险行业;虽然这个行业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可以先进来系统学习了解,不了解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呢?
即使最终发现自己不合适从事香港保险行业,我觉得经过系统学习,把自己的家庭资产配置好,把全球投资的理念学习好,也是一个可以跑赢很多人的事情。
何况这个又不需要付出太多金钱上的成本,何乐而不为呢?既然拿到了香港身份,那还是要把一些只有香港身份才能干的事情给体验一下。
另外很多人担心通过从事保险行业无法续签,事实是通过保险续签的案例陆续都有了,我们团队有高才和优才都拿到了六年的续签。
我自己也拿到了两年的续签了。详细这里有介绍《香港高才 续签 结果下来了,符合预期丨但我有点后悔一件事》。
想从事香港保险行业,欢迎加入我的团队,我在《寻找 香港事业合伙人》。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
寻找 香港事业合伙人连续六年正收益 盈利超过八位数的 可转债 实操策略
加入 香港身份 续签 交流群
防失联,扫码加我为好友,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