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3月16日
绿色消费十大舆情案例(2024-2025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绿色消费相关问题,包括违反绿色理念的消费现象,如动力电池回收处置不当、报废汽车违规回收、二手家电翻新乱象等,强调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动力电池回收处置待解决,部分退役电池流入小作坊暴力拆解。

🚗报废汽车回收存在监管盲区,小作坊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二手家电翻新市场混乱,缺乏统一标准,违法成本小。

📦过度包装问题突出,制造垃圾且让消费者多花钱。

🔧废旧物品维修难找靠谱公司,平台企业责任需重视。

原创 绿色研究中心 2025-03-15 19:38 广东

买买买的同时,如何对地球友好?

节能灯、有机食品、环保家装、二手车……

买买买的同时又对地球友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但违反绿色理念的消费类新闻层出不穷。随着相关舆情蔓延,不仅会消磨消费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更会阻碍社会的绿色转型。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分析了2024年以来超过8000条消费者相关报道,经初筛、初评等程序,并邀请11位绿色消费领域有专门研究的专家投票、点评,评出《绿色消费十大舆情案例(2024-2025)》(评选标准详见附件)。

研究结果发现,案例覆盖绿色产品获取、使用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所涉议题集中于循环经济、平台经济、生态文旅、塑料污染、“新三样”等,负面影响包括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生态环境和忽视动物福利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有156家。但企查查显示,经营范围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超过19万家。

2024年12月26日,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赴河南新乡、广东东莞等10家工厂暗访发现,一些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小部分“低小散”作坊式小工厂,通过“打粉”(用物理破碎、研磨等方式将电池破碎成粉末)、拆解组装等方式暴力拆解,再组装“三无产品”。

“打粉厂”的露天场地上,堆放着废旧汽车电池底盘,工人在室内加热高炉,拆解下来的废旧电池顺着输送带掉进炉子,熊熊燃烧,现场烟尘弥漫,并伴有刺鼻气味。

新乡市委和东莞市委均向记者反馈,收到报道中反映的问题。

评审专家点评:能源不该是评价绿色产品的唯一维度,只要动力电池废弃后的妥善处置和环保再生依然待解决,新能源车就难以称得上是“绿色产品”。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报废汽车回收处理,已是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2024年8月11日,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记者暗访江苏省东海县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些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公然回收、拆解报废汽车,买卖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有些小作坊甚至还将报废车整车出售。发动机的“身份信息”可以修改,比如更换年份。

在农家小院现场,没有专业设备,没有环保措施。操作过程中,车架上不时燃起明火。

报道发出后,东海县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2024年8月16日,东海县再次发布通告,将严厉打击循环经济产业违法犯罪。

评审专家点评:循环经济产业园本应成为示范,却成为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管盲区。让“循环”二字蒙尘,损害“循环产品”的公众形象。

对于租客等消费者而言,二手家电最经济实用,但二手家电翻新市场鱼龙混杂。

2024年6月2日,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记者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宁芜公路附近,路两侧分布着上百家二手家电回收再利用店面,其中一大半专门做二手空调“翻新”。调查发现,使用十年、二十年的发黄旧空调,被除黄剂“漂”过后,看起来像新机器。贴上一套只需要几角钱的能效标识、功率标识、生产日期等标签,家电“焕然一新”。

2024年6月21日,南京市召开违规翻新二手家电专项整治行政约谈会,会上,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7件被立案调查的案件情况,多家企业被发现伪造空调标签篡改生产日期、伪造能效标识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评审专家点评:二手家电市场巨大,但缺乏统一的翻新标准、准入门槛低、违法成本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新“限塑令”要求外卖平台加强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发布执行情况。现实中,有的商家不仅不减量,反而过度包装,打包费标准不一、收费不透明。

2024年11月22日,据浦东新区消保委微信公众号披露,消费者孙先生向浦东新区消保委电话反映,在某网红奶茶店外卖下单了16杯奶茶,每杯都单独收取了一元包装费,16份奶茶包装费共计16元。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沟通后,商家解释,包装费不是按杯收取,而是按保温袋收取:单杯保温袋1元、双杯保温袋2元、四杯保温袋4元,平均以后恰好包装费是一元一杯。

但浦东新区消保委通过外卖平台查询发现,该品牌奶茶店在点单过程中并未出现“是否使用保温袋”的选项,商家也未明示保温袋的价格、规格等内容,仅仅默认按照“一元一杯”的价格收取包装费用。

类似的“包装刺客”还包括烧烤的每份菜都单独收费(央广网报道), 买一桶酱油,非要支付一元钱包装费(《法治日报》报道),6个卤蛋要收6元打包费(《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评审专家点评:过度包装不仅制造垃圾,还让消费者多花钱。“收钱”的过度包装值得愤怒,默默“不收钱”的过度包装,又实际花了多少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也应该算一算。

以月饼为代表,拒绝过度包装已成为硬性要求和消费共识,但在化妆品行业,过度包装屡禁不止。

2024年3月8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2023年下半年上海市化妆品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装)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了157批次产品,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12%,名单不乏国内外知名化妆品。

2025年3月7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公布《2024年上海市回头看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商品》,抽查了100批次产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9%。

该局屡次通报过度包装,有的品牌已多次上榜。据《南方都市报》2024年3月11日报道,被点名的品牌天猫旗舰店里,“包装精美”“包装高大上”“送礼有面子”是常见评论。

评审专家点评:除了浪费,过度包装可能让消费者迷惑,难以判断商品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性能,更容易陷入商家诱导的消费陷阱。

废旧物品的维修、翻新,延长使用寿命,本来是“无废生活”的优选策略,但找到靠谱的维修公司,并不容易。

据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2024年8月14-22日,上海市消保委以“空调维修”为关键词,在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上搜索,并选取了平台认可或推荐的第三方家电维修商进行暗访。暗访结果显示,三家维修商均存在虚假报价、虚假维修以及虚构故障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此外,地图平台还存在地址大量不实的情况。

2024年8月27日,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两家地图平台,要求整改。2024年9月24日,上海市消保委收到了两家地图平台的《致歉函》,二者均表示,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开展自查自纠,高德还暂停了上海家电维修商户的标注展示服务。

评审专家点评:此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引出了平台企业的责任,消费者信任地图平台,这份信任不应因平台疏于监管遭到破坏。

旧衣回收后,理应被清洗、消毒,捐赠给贫困地区,或是制造成再生纤维,用于遮阳板、大棚保温材料等。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衣服可能会被转卖。

2024年5月21日,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所谓的“尾货孤品”“样衣版衣”在直播间销售火爆,消费者收货后却发现,有的污渍明显、气味难闻、褶皱起球,甚至衣兜里还有零钱、耳钉、瓜子壳等杂物。

记者在华南某地的一服装尾货批发集散地调查发现,到处都打着“供直播间”的广告。在旧衣回收厂的分拣车间,记者碰到了好几拨前来进货的直播间运营人员。他们都表示,不会在直播间告诉消费者购买的是二手衣服。

西南某地的另一家回收旧衣的公司,在直播间现场,有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就是从旧衣回收车间挑过来的“精品单件”。

评审专家点评:此案例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有健康隐患,甚至挫伤爱心人士的积极性:他们原以为衣物会得到卫生处理,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亲近大自然可放松身心,除了照片和回忆,什么都别带走的“无痕山林”理念也被广泛呼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下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制定发布绿色旅游消费公约或指南。

因日出云海美景,云南昆明东川大牯牛山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为看日出,夜爬大牯牛山。但因夜间寒冷,有游客就地取材,用山上灌木生火取暖,甚至开起了“篝火晚会”。

2024年11月,有网友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反映,11月17日清晨,牯牛山山顶火光满天,垃圾遍地。

2024年11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现场核实受损植物总面积约165平方米,受损植物为金花小檗、粉紫杜鹃,属一般野生植物。已初步查明12位涉事游客对植被造成破坏,带来森林火险隐患,根据草原法,对涉事违法人员予以行政处罚,限期恢复植被。央广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了该事件。

评审专家点评:游客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比比皆是,比如非法穿越秦岭、南姐洛成为野景区、闯入哀牢山捕猎、投喂可可西里网红狼等。不能总是酿成大祸后,才呼吁“无痕山林”。

保护动物和公众教育是动物园的基本功能,合法展示、善待动物是对动物园的基本要求。

2024年5月13日,据《中国慈善家》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阜阳一野生动物园未取得人工繁殖许可证,违法展示展演、人工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因为动物园经营权纠纷,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包括20只东北虎、2只非洲狮、3只长颈鹿等。园区内存活的动物长期被关在运输铁笼中,空间狭小,生存状态堪忧。

2024年5月2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文,在全国开展虎等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

2024年8月5日,因涉嫌非法展演(利用)和非法繁育虎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安徽七彩野生动物乐园有限公司被阜阳市颍东区林业局没收违法所得67.6682万元,罚款人民币1139万元。

评审专家点评:饲养管理不规范,导致动物健康出现问题,这类情况普遍存在。建议建立透明化的饲养管理体系,将动物福利纳入评价标准,完善社会监督渠道。

手机电量不足时,容易有“电量焦虑症”,电动汽车车主也一样。

2024年9月9日,据上观新闻报道,有上海市民反映,一些充电站在缺少提醒、不够明示的情况下,向车主收取高昂的“占位费”。一位出租车司机凌晨4点充好电后,需支付47.12元,其中29元是占位费。记者发现,相关提示通常会出现在充电App上,但有的不显眼,比如是灰色的小号字体。

2024年9月28日,据看看新闻报道,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十几个充电站发现,不同品牌启收时间、收费标准、是否封顶则各不相同。

特斯拉充电超时5分钟后收取占位费,充电高峰、低峰的占位费分别为每分钟6.4元、3.2元。小鹏充电超时半小时后收取占位费,每分钟1元。对于“超时费”,小鹏客服称“是企业规定”,特斯拉客服称“希望能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

评审专家点评:充电超时占位确实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权益。无论“占位费”如何定价,都需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桩体显著位置张贴收费规则,App增设超时预警功能。

绿色消费(Green Consumption)和可持续消费(Sustainable Consumption)的概念往往替换使用。

联合国环境发展署(UNEP)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一并作了说明,指在使用服务和相关产品满足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在服务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并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以免危及子孙后代的需求。

对于绿色消费,综观已有文件和研究,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对于绿色消费的具体特征,政策文件和已有研究中均有阐述。

2024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提出“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其中提及“碳足迹”“绿色供应链”“以旧换新”“节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词。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下发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绿色低碳”为出发点,详细阐释了在食品、衣着、居住、交通、日用品、文旅、电力、公共采购等领域的绿色消费。

在欧盟、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有关“可持续声称”(Sustainability Claims)或“环境声称”(Environmental Claims)法规或指南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或关键词描述,如“可维修”“碳中和”“节能”“可生物降解”。

在国际学术界,绿色/可持续消费的核心观点包括“少用资源、少产生垃圾”,考察范围涵盖获取、使用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

在国内学术界,绿色消费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和咨询机构商道纵横的研究中,绿色消费与“避免浪费”“节能”“低碳”“维修、二手”等关键词高度关联。

综上,本报告将绿色消费定义为:

针对衣食住行用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在获取、使用和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消费行为。

评选流程:

(按照拼音首字母排序)

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绿色消费”课题组

统筹:曹海东

编辑:汪韬

研究员:李嘉诚、郭锐洁(实习生)

设计:梁淑怡

[1] UNEP. ABC of SCP: Clarifying concepts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R]. S.l.: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10.

[2] 荷兰消费者及市场管理局.可持续性声称指南 [EB/OL]. 2023-06. https://www.acm.nl/system/files/documents/guidelines-sustainability-claims_1.pdf

[3]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第 2024/825 号指令 (EU)[EB/OL]. 2024-02. https://eur-lex.europa.eu/eli/dir/2024/825/oj/eng

[4]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提出环境声称商业指南 [EB/OL]. 2023-12. https://www.accc.gov.au/system/files/greenwashing-guidelines.pdf

[5] JACKSON T. Motivat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 review of evidence on consumer behaviour and behavioural change[R]. Washington, D.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Network, 2005:15.

[6] SCHANES K, GILJUM S, HERTWICH E. Low carbon lifestyles: A framework to structure consumption strategies and options to reduce carbon footprints[J]. J Clean Prod, 2016, 139:87-95.

[7] D’ADDA G, GAO Y, TAVONI M. A randomized trial of energy cost information provision alongside energy-efficiency classes for refrigerator purchases[J]. Nat Energy, 2022, 7:360-368.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2-01022-4

[8] GAO Y, TAVONI M. Forget-Me-Not: The persistent effect of information provision for adopting climate-friendly goods[J]. Manag Sci, 2023. https://doi.org/10.1287/mnsc.2023.4857

[9] 朱迪.绿色消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J]. 城市与环境研究,2024 (1):12-16.

[10]朱迪.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绿色低碳消费研究 —— 基于不同消费环节和消费领域的实证分析 [J]. 社会科学辑刊,2024 (3):130-141+239.

[11]何志毅,杨少琼.对绿色消费者生活方式特征的研究 [J]. 南开管理评论,2004 (3):4-10.

[12]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 年)[R]. 北京: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020-07-14.

[13]上海市消保委等.中国消费市场绿色低碳可持续趋势调查报告(2023)[R]. 上海:上海市消保委,2024-03-27.

[14]MSC 咨询等. 2023 可持续消费白皮书 [R]. 北京: MSC 咨询,2023.

[15]商道纵横等. 2024 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 [R]. 北京:商道纵横,2024-10-18.

[16]英敏特. 2024-2025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消费者研究报告 [R]. 北京:英敏特,2024.

[17]尼尔森.通往 2025:全球消费者展望 [R]. 北京:尼尔森,2024-11-20.

[18]Impact Hub Shanghai 等. 2024 可持续消费 - 食品饮料行业洞察报告 [R]. 上海: Impact Hub Shanghai, 2024-07-22.

[19]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s’ attitudes towards the issue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9.

[20]European Commission. Behavioural study on consumers’ engagement in the circular economy[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8.

[21]ECHO ASIA. 香港可持续消费调查 [R]. 香港: ECHO ASIA, 2024.

[22]Delta Global. 迈进绿色未来 [R]. 香港: Delta Global, 2023.


更多专题内容请关注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色消费 消费问题 环保理念 资源回收 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