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3月15日报道,近期,记者通过调查,揭露了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设局,将储户的存款转化为保险的乱象。
记者在今年2月的调查中发现,武汉的一些银行网点存在违规引入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现象。这些销售人员常驻银行网点,冒充银行职工向储户推销保险。他们穿着与银行职工相似的服装,站在银行网点门口接待储户,解答疑问的同时伺机推销保险。银行理财经理对保险销售人员入驻银行网点表示支持,并嘱咐其“好好合作”。
保险销售人员在推销保险时,会刻意夸大保险收益,隐瞒保险不利条款。他们以银行职工的身份向储户推销保险,让储户误以为自己是在银行存款。例如,某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光谷软件园邮政所向储户推销保险时,会说“现在有这种每年存的,固定存固定拿利息,每年存两万,一共存五次”,让储户误以为是在存款。建行长江新区支行的保险销售人员也会用类似的话术误导储户,并夸大保险收益。
保险销售人员在推销保险时,不仅夸大收益,还刻意隐瞒保险的不利条款。例如,信泰人寿保险的杨经理向记者透露,所谓每年2.5%的利息,其实是交满五年保费之后的收益,前五年是没有利息的。而且,中途退保会有巨大的亏损,以五年缴费期的保险为例,如果投保人不满五年要取钱的话只能退保,而退保的损失非常大。然而,这些关键信息销售人员并不会告知储户。
银行甚至泄露储户个人信息,将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存款情况提供给保险公司。在建行长江新区支行,记者拿到了一份银行提供的储户资料表,上面记录了数百位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和定期存款时间以及金额。保险销售人员会利用这些信息打电话邀约储户到银行网点,进行保险推销。
银行从上到下之所以全力推销保险,除了正常的销售佣金之外,通常还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回扣。这种利益链条使得银行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共同蒙蔽储户。而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乱象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这种现象长期存在,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设局的问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保险销售过程的录音录像政策,让储户在镜头前亲口陈述已知晓那些对投保人不利的内容,避免储户被蒙蔽或被误导。此外,应当从制度上加大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约束,赋予其更多的法律义务,增加举证义务,实施举证责任倒置,银行和保险公司如无法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则应当认定有利于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