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 AI 狂飙两年后,重审生活、技术与共生之路
即刻上很多的年轻即友,可能还不认识@木遥 老师。
其实,作为95后,我起初也是不知道这位大神的。
直到23年3月,听了一期很火的播客,名为《AI狂飙的时代,人还有价值吗》。这期的嘉宾,正是木遥老师。
1、
在这期播客中,木遥老师提到少看 big names 的讨论,多看「一线资浅但活跃的工作人员」的讨论。
他推荐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去推上关注那些今天正在Berkeley,今天正在MIT,或者今天正在 OpenAI,今天正在 Deepmind 做这个东西的人。
因为,他们很多人,是保持非常活跃的社交媒体的曝光的。去关注他们,去看他们的讨论,是最容易跟上这个浪潮的方法。
而且他们会彼此争吵,通过他们之间的争论,就能够更容易获得很多insight。
2、
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期播客激励了我走向人工智能之路的。
听完后,我是真的挨个关注了这些人的 Twitter,而且从此非常关注AI领域的优质信息源。
一线人员的讨论,都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使用AI 的门槛,也相对没那么高,这就让我产生了一种我也可以的感觉。
而后来这两年的AI应用落地实践经验也证明了,在AI 能力尚未收敛之前,保持对优质信息源的关注,确实让团队少走很多弯路。
3、
我还写了篇学习笔记(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41e840697c3df8e4f9b8716 )。
当时,我还在BOSS直聘,在即刻上写完过后,也就顺手把同步到了BOSS内部的AI讨论群里。
再之后,是经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师姐提醒,我才了解到:这位木遥老师,原来是数院的老学长,也曾是豆瓣和微博上的大神。
4、
在那期播客中,木遥老师还有个观点,那就是少看简体中文的社交媒体。
一方面,它有一个现实的信息壁垒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的那个问题,我们就不展开了。另一方面,简中大多数是转述,你还不如直接去看源头,只要你有看英文的社交媒体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你就应该直接去看,那个会比较快。
2 年过去了,随着DeepSeek等国产AI 在技术上实现了赶超,简中社媒也开始成为了源头。比如,最近很多即友开玩笑说:“Manus再次确保了AI革命发生在即刻。”
最后,欢迎木遥老师来即刻,以及恭喜即刻可以迎来木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