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3月14日
复盘今年38节,关于“妇女节”vs“女神节”,我们有8个重要发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妇女节,大家对“妇女”的耻感消退,“女神”、“女王”等称谓反而显得俗气。通过对比“妇女节”和“女神节”在主流社媒平台上的数据,发现“女神节”的声量在下降,而“妇女节”的好感度正在回归。同时,妇女节与商业消费的关联度也在减弱,品牌营销逐渐从“女神节”向“妇女节”转移。此外,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对这两个节日的关注度也存在差异,30岁以下人群和女性更关注“妇女节”,而30岁以上人群和男性则更关注“女神节”。这种转变对品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女神节声量下降,妇女节好感度回归:** 主流社媒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8当天“女神节”的声量同比大幅下降,而“妇女节”的情感度变得越来越正面,表明社会对女性的认知正在发生积极转变。

🛍️**商业消费关联减弱:** 过去“女神节”的流行与消费行业营销造势密切相关,但如今“女神节”的搜索指数低于“妇女节”,且差距扩大。品牌营销也逐渐从“女神节”向“妇女节”转移,显示出消费者对节日消费的理性回归。

👨‍👩‍👧‍👦**年龄性别差异显现:** 30岁以下人群对“妇女节”的关注度超过“女神节”,而30岁以上人群则相反。男性更关注“女神节”,女性则更关注“妇女节”,这为品牌营销提供了精细化定位的关键信息。

📱**内容供给与消费错位:** 今年3.8,抖音短视频用户更喜欢搜索“妇女节”,但大量内容却是围绕“女神节”创作的,这提示营销者需要关注用户真实需求,调整内容策略。

文 | 增长黑盒Growthbox

上周六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公司的女同事们讨论起了一个问题:今年妇女节,大家好像不怎么剁手和送礼了,“妇女”的耻感没了,反倒是“女神”、“女王”、“仙女”变土了。

为了验证这种微观的体感,这周一上班后我们马上去拉了一下有关妇女节的社媒数据,发现好像真的变天了。
我们对比了“妇女节”和“女神节”两个关键词在主流社媒平台的表现,将数据端传递出的信号总结为3个方面: 

一、女神节的声量在下降,妇女节的好感度在回归

首先,百度、微博、微信、抖音等不同内容形式的社媒平台,今年3.8当天“女神节”的声量均呈现同比大幅下降。
其次,有关抖音的数据显示,虽然“女神节”和“妇女节”的互动量都在下降,但“女神节”的互动量可谓是断崖式下跌。
再次,有关微信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妇女节”的情感度变得越来越正面,而“女神节”的正面程度明显低于“妇女节”。

二、整个妇女节与商业消费的关联度在减弱

在抖音,2019-2022年,3.8当天“女神节”的搜索指数是高于“妇女节”的,而2023-2025年,“女神节”的搜索指数不仅低于“妇女节”,且二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们认为,“女神节”在过去之所以呼声高,跟消费行业营销造势有着密切关系。百度搜索指数显示,“女神节”从2016年左右兴起,经历了流行期,如今正在逐步淡出流行市场。

微博的词云证实了我们的推测:23、24年,“女神节”大多跟品牌营销绑定,妇女节则更多的是祝福以及明星超话;到了25年,“女神节”相关的品牌营销明显减弱,略微开始向“妇女节”转移。

百度资讯指数也显示,2023年后,3.8当天“女神节”的资讯开始少于“妇女节”,同时,“女神节”越来越成为常态化的资讯,在非妇女节时也偶尔有热度。想来必然是商家出于常态化营销的考虑。
微信生态就更加明显,不仅C端的商业营销氛围不浓,与“妇女节”相关的关键词多为女性的工作、角色、权益以及节日本身。

三、妇女节的“复兴”在年龄、性别上均有差异

百度指数显示,30岁以下的人,对“妇女节”的关注度超过“女神节”,而30岁以上的人则正好相反。男性更关注“女神节”,女性则更关注“妇女节”。这对于拥有明确客群画像的品牌来说,是值得注意的营销关键点。
此外,今年3.8,抖音短视频的内容供给端和消费端呈现出明显的错位——用户更喜欢搜“妇女节”,而大量内容却是围绕“女神节”创作的。这对营销操盘手来说也是有价值的洞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妇女节 女神节 社媒数据 女性意识 品牌营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