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欧洲最大电池企业、瑞典动力电池公司Northvolt在官网宣布,因公司现金耗尽,已在瑞典申请破产。这一声明也意味着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梦想的破灭。
这家瑞典公司早在2024年11月就已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原本希望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组,以获得能够持续运营的资金。据悉,彼时公司拥有约3000万美元的可用现金,但背负着58.4亿美元债务,这些库存现金只够维持约一周的运营。
Northvolt在3月12日表示,尽管寻求了所有可用的方案来磋商和实施财务重组,包括在美国进行破产保护重组程序,甚至贷款人和主要交易方也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公司仍无法获得必要的财务条件以维持目前的运营。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诞生于欧洲想要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依赖的当口,曾被寄予厚望成为欧洲电池产业的领军者。因此,被誉为欧洲“宁德时代”的Northvolt自然也受到了资本的热捧,吸引了包括贝莱德、高盛、欧洲投资银行和大众汽车集团等知名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9年及2021年,大众汽车集团向Northvolt投资约14亿欧元。
不仅资本青睐,Northvolt还曾手握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的巨额订单。Northvolt透露,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交付来自宝马、沃尔沃、大众汽车集团等主要客户总计550亿美元的订单。
转折发生在2020年,这一年Northvolt和宝马签下20亿欧元的合同,但因为Northvolt电芯质量和交付不及时,宝马在2024年6月不得已宣布撤销订单,转而交给韩国的电池生产商三星SDI。
此后,Northvolt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公司曾多次采取裁员、暂停和出售部分业务,以及推迟产能建设等措施应对挑战。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9月23日,Northvolt正式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在瑞典基地裁员1600人,约占公司全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与此相反的是,中、日、韩电池厂商仍旧在全球动力电池中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十强榜单中,亚洲企业依然包揽了前十席位,包括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和1家日本企业。
以中国为例,2024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十强企业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在全球的市占率合计达到67.1%。相比之下,2022年这一比例为60.4%,2023年为63.5%。
欧洲和美国市场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这意味着无论是中国还是日韩电池厂商都不可能放弃进军这些目标市场。尤其是中国电池厂商,正在加速“出海”,涉及领域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而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此次Northvolt的破产不仅是公司自身的失败,更是欧洲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领域追赶亚洲的挫折。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欧洲或许很难再出现下一个“宁德时代”。
不过,尽管Northvolt的破产给欧洲电池产业带来了打击,但业内仍认为欧洲需要有能力的电池开发商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