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3月14日
*ST旭蓝多重风险集中爆发,内外交困,退市迫在眉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ST旭蓝因未按期整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面临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规范类、交易类退市风险叠加,自救手段受限,退市或进入倒计时。监管对资本市场“出清”力度加强,类似“空壳公司”将加速退场。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亏3亿-5亿元,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年末净资产或大幅缩水,逼近退市红线。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情绪悲观。监管强化退市执行,封堵投机套利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ST旭蓝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解决77.96亿元的资金占用问题,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月6日是关键节点,若届时仍未完成整改,将面临终止上市。

📉 公司财务状况堪忧,预亏严重,且流动负债高企,现金比率极低,偿债能力几近枯竭。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年末净资产将大幅缩水,进一步逼近退市红线。

🚫 公司“保壳”路径受阻,内控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同时,公司及控股股东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重组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操作受限。

⚖️ 监管层持续强化资本市场“出清”力度,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信披违规等乱象“零容忍”,旨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避免劣质公司长期占用市场资源。


财联社3月14日讯(记者 林坚)留给ST旭蓝的时间不多了,仅剩两个月,退市的警钟已经敲响。

3月13日晚间,ST旭蓝发布公告称,因未按期整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公司退市已迫在眉睫,若5月6日期限满,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面对公司多重退市风险,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呼吁:“必须严惩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投资者维权呼声高涨,退市或成定局。

ST旭蓝发布公告

ST旭蓝正面临规范类、交易类退市风险及财务恶化等多重危机。业内人士分析,公司规范类、交易类退市风险相互叠加,且自救手段受限,退市或已进入倒计时。随着监管对资本市场“出清”力度加强,类似“空壳公司”将加速退场。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退市新规、新《证券法》等政策密集落地,核心目标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层明确提出要“畅通入口、拓宽出口”,对“空壳公司”“僵尸企业”加大退市力度,避免其长期占用市场资源。

今年5月6日成为退市关键判别时点

根据公告,ST旭蓝(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未在2025年1月5日前完成深圳证监局责令整改的77.96亿元资金占用问题,自1月6日起停牌,并于3月7日复牌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截至最新公告日,ST旭蓝公司层面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5.27亿元,清收未有实质性进展,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根据上市规则,若5月6日前仍未能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可以看到,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至今未提出具体还款方案或时间表。根据最高法、证监会《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九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尽管公司声称正督促关联方筹措资金,但至今未提出具体偿还方案或时间表,公司不符合进入重整条件。

此外,公告显示,公司难以估计相关事项对公司减值损失的准确金额,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将相应幅度减少。其中,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亏3亿-5亿元,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96亿元),年末净资产或大幅缩水,进一步逼近退市红线。财务数据还显示,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保壳”路径几近封死

除资金与股价外,公司内控问题亦成致命伤。因2023年内控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若2024年、2025年财报继续被“非标”,将触发规范类退市情形。

此外,公司及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因未按期披露年报、涉嫌信披违规,已于2024年5月、9月两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规定,被立案调查期间不得实施重组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公司“保壳”路径几近封死。

截至3月13日,ST旭蓝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跌破1元,收报0.82元/股,市值仅剩12.79亿元。根据规则,若连续20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市场人士指出,复牌后股价加速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资金占用问题及退市风险的极度悲观情绪。

倒逼企业规范经营

监管对资本市场“出清”力度加强成为共识。长远来看,“出清”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既维护了市场公平,也倒逼企业规范经营,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韧性。

“出清”体现为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信披违规等乱象的“零容忍”。如ST旭蓝因资金占用未整改、股价跌破1元等触发多类退市风险,正是监管强化退市执行的具体案例。同时,证监会近年来对立案调查期间的公司限制重组、定增等“保壳”操作,封堵投机套利空间,进一步压缩问题企业的生存周期。

“出清”并非单纯清理企业,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通过淘汰劣质公司,资金和投资者信心将向治理规范、经营稳健的优质企业集中,从而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统计显示,2023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生态的持续净化。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ST旭蓝 退市风险 资金占用 资本市场出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