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14日
要改变的不仅是加班,还有企业管理逻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愈演愈烈的“反加班”浪潮,从德赛电池的劳务纠纷事件,到美的、大疆等企业主动调整工作制度,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新趋势。文章指出,廉价劳动力红利的终结和新生代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诉求,倒逼企业改变管理模式。企业主需要重新审视商业决策,中层管理者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效率工具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文章也批判了部分企业主通过压榨员工降低成本的观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 德赛电池因克扣员工工资、强制加班等问题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苹果公司介入调查,最终德赛承认管理疏漏,暴露了劳务派遣公司的不合理行为。

🏢 家电巨头美的、科技公司大疆、海尔等纷纷出台措施限制加班,反映了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对无效内卷的反思,以及制造业企业对不给加班费的超长工时的抵制。

🌍 欧盟即将实施的“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对中国企业形成外部压力,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化率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效率工具如钉钉、飞书、企微等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为人力成本的上升倒逼企业寻求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效率,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今天观察现象级商业事件:反加班浪潮。

1

前一阵,广东工人李志伟发现,在德赛电池的生产线上,时间流逝的速度,好像跟外面不一样。他按8个小时打卡下班,但是上级通知,他"未完成10小时在岗"。最后上了一天班的他,接到通知——

倒扣3天工资。

按李志伟的爆料,这个产线上的工人,完成了12小时的工作,却被系统记录为标准8小时。他们周日"义务加班"的,也不被打卡系统记录。社交媒体刷屏了,爆料引发了很多人的同情,打工人的共鸣让这起事件迅速发酵。

有人发现,从2009年以来,苹果公司连续16年都是德赛电池的第一大客户。2023年,德赛电池超过50%的营收来自苹果。于是,网友把这个事件写邮件向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合规部门投诉。3月12日,苹果官方回复,说要进行调查。

不是,苹果你真的管?

仔细看邮件,苹果的回复也很官方。倒是舆情发酵后,工厂所在地惠州仲恺高新区的社会保障部门很快介入了调查。

扛了好几天,德赛电池终于跪了,公司承认存在“管理疏漏”,但表示,主要问题在于“劳务派遣公司存在不合理扣薪行为"。同时,德赛官方发布声明,公司执行标准工时工作制,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

所以做恶的是劳务派遣,也就是外包的。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一直以来,普通劳动者在上班的时候,钟表的转速好像都跟平时不一样。说起来是“8小时工作制”,但到底要上几个小时,可不好说。

现在,“反加班”的战火四处点燃起来,像德赛电池这种被网民炮火猛攻的,是一种情况,还有一些制造业或者科技公司,是自己向自己开炮的。

比如,家电巨头美的发出“六条禁令”,禁止18:20后滞留工位;大疆的要求是“21点强制下班”,同时关闭健身房,取消打车补贴,禁止将办公电脑带回家,这基本上断了大规模加班的机会。海尔也宣布,周六强制停止加班。昨天晚上,德赛电池的新闻被媒体广泛报道,联想也跑出来宣布,反对996,大家都能准时下班。在不同战线上,这场战争的的内涵略有不同——在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主要反对的是无效加班、无效内卷;在制造业企业,这是在反抗不给钱的超长工时。

打工人正在团结起来。在德赛电池新闻的评论区,我看到有人在问“欧盟有没有投诉电话”,他准备投诉自己打工的企业。——这里说的,就是欧盟将在2027年正式实施的“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根据该法案,强制加班的企业,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有人说反加班是欧盟的“阳谋”,是西方对中国制造的又一打压。其实,欧盟最多只是起到临门一脚而已。

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率已从2000年的36%上升至2025年的65%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将全部进城。同时,靠纯粹拼人力,已经无法提升劳动生产率了,过去20年,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上涨了近6倍,而同期劳动生产率提升不足3倍。简而言之——

廉价劳动力的红利已经终结。

另一方面,这一届年轻人,遇到超长工时、低效内卷的工作时,已经感受不到生活的改善了。没有改善预期,年轻人当然不会去吃这种无用的苦,除非——

加钱。

因此,劳动力价格越来越贵,这是市场趋势,无法人为改变的趋势。“工作时钟”的转速变化,最终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场战争虽然刚刚打响第一枪,但对于参战的“大厂”们,企业管理的逻辑,也不得不变了。

2

我的朋友王哥,本是某以小动物命名的大企业中层。最近,他喜提N+1,准备出来自己整个公司。马上要升级当王总了,他却有点担心:员工是不是越来越贵,越来越难管了?

我只好先安慰王哥,变天离到你这里,还早呢。当前所谓的“反内卷潮”,参战的是大企业,主战场,在企业中层。大企业的中层们,原来指挥起底层员工,如臂使指,现在可能连汇报PPT都没法让手下写了。

所以我跟我王哥说,这时候王总监你跑路,其实真不是坏事,否则明年你还要吃低绩效。

对于大企业而言,管理决策者是老板,但具体的指挥做事的,都在中层,过去有一种生存状态,就是——

老板盲目决策,中层野蛮指挥,牛马疯狂加班。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用996塑造商业效率,这里存在两层逻辑:

一是知道要怎么做(抄)的时候,可以让员工们996快速做(抄)出来。

二是不知道有什么能做(抄)的时候,就把每一个可能的方向都做一遍。

经常被大厂高管挂在嘴边的"大力出奇迹",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大企业们发展到现在,“卷”能带来的边际效应太低了。

反加班的本质,不仅仅是工时管理,这个链条里,谁都得改变:

老板们每一个决策的成本会大幅提升,做商业决策的模式和预期都要变。

中层管理者的业务和团队管理模式要变。基层员工少加班、少开会、少写PPT,但是老板向中层们索取的“产出”,恐怕不会减少。中层需要更合理高效地安排资源。

怎么办?

劳动者“钟表转速调整”带来了难题, 这倒是给了中国的效率工具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过去几年,以钉钉、飞书、企微为代表的效率工具,一直惨淡经营,叫好不叫座。效率工具卖不动,一是企业客户不想多掏钱,二是企业客户并没有改变的动力,指挥员工跑队,和使用云文档协作,效率提升的效益,在过去并不明显。

只有当人力成本高于上科技的成本,才会倒逼企业求变。

这种机会不只属于大厂,AI应用提效落地场景会越来越多,像Manus的这样的产品快速走红,从市场端来看,也是因为潜在需求巨大。这其实本质是有一个0-1的新赛道。

对我而言,观察商业机遇,切入点是事件和产品,但本质是人。

3月3日,有媒体发布了一条几位中小企业主访谈的视频。视频里,几位企业主说,自己够卷,产品够便宜,卖到了国外,消费者会喜欢的。外国的公司想跟他们竞争,要学着他们一样卷。

这条视频点燃了众多网友的怒火,也引发了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共情。在网友一条条查了一下,这几位企业家名下公司,社保参保人数最多的就40人。该视频目前已经关闭了评论。

有网友评论说,我以为他们说的产品便宜,是原料便宜、是技术水平高,没想到看完后发现,便宜竟是我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白熊观察员”,作者:白熊观察员,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反加班 劳动力市场 企业管理 效率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