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怎么看节奏:3月底见需求底部,4月正式进入上升通道
2025-03-13 23:55 广东
上午市场传言:
1、山西代表国有煤矿下调今年任务量约8%,基本属实,下属煤矿这两天收到了新的任务量。
2、传限产细则已出15号出文件,5000万吨。(粗钢压减)
第一条可信度大于第二条,进口煤冲击之下国内没必要超产;而目前高炉开工率没那么低利润也没那么差,全年不太可能限5000万这么多。即使从做多铜钢比的视角出发,目前铁矿下行空间也不大,最多只是钢材涨幅赶不上有色而已。
核实情况:
小作文①:“山西代表国有煤矿下调今年任务量约8%…”
是昨天的,山西上市公司普遍表示未收到相关通知。
小作文②:“明天发改委+上午商务部开会,后天能源局开会,涉及限制煤炭进口的相关政策”
是今天的,产业端普遍表示不了解相关信息。上午是否开会很难核实,但小作文如此频繁,侧面反映了当前在估值处于低位背景下、市场人心思涨的情绪。
山西经历去年强安检后,2025年处于产量恢复阶段,煤价下行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主动控产意愿增强,但一刀切限产或难度很大。进口煤涉及“自由贸易”zz正确,大张旗鼓限制进口子虚乌有,窗口指导或可以期待和关注。
另外网传钢铁顶层产能产量规划方案即将出台,详见星球。
煤炭行情梳理:
1、10月以来由于暖冬,经济低迷,水电较好等因素,火电发电量持续负增长,为历史第一次,价格出现大跌也合情合理。其他需求依然正常,煤化工保持10%左右高增长。
2、2月中旬后,低价格导致新疆,内蒙古以露天矿为主地区出现因亏损现金流而大规模减产停产,中东部山西等地也出现减产。
同时2月以来印尼,蒙古等由于低价出现低热值煤减产情况,国际煤价由于低热值煤价格严重高于国内,预计开始出现进口断崖式下降。预计4月进口量同比可能出现千万吨级别下滑。
3、目前市场传闻有多项联合减产或抑制进口煤政策,真假我们无法判断,但目前价格下减产和进口下降已成定局,政策可能只是信号意义,实际不需要。
4、预计短期北方港煤价会迅速反弹到750-770元,使过度缩减的供给有所回升。后期是否继续上涨需要等待经济和需求配合。
5、由于成本曲线陡峭,这个价格预测下企业盈利分化加大,盈利能力强,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依然高盈利高股息,股价严重超跌。低毛利公司依然不能介入。
对于后续的煤价节奏,我们判断在短期下游贸易商及电厂补库背景下,价格会小幅上涨,但整体幅度不高,随着3月15日北方全面结束供暖,整体需求还要再下一个台阶,但由于整体产业链库存已经较低,并且煤矿同步也将进行检修,预计价格平台整理。我们判断随着4月非电煤的需求抬升,煤价步入上升通道,判断6月夏季旺季价格可以攀升至770元/吨以上。
我们认为3月将成为中期意义上需求最弱的时间点,以此对应的煤价也充分进行了压力测试,695元/吨的价格也会成为未来几年内可以参考的价格最底部。展望4月及2025H2,我们认为煤炭下行风险已经充分被探明,上行风险值得期待:
供给端:国内全年增量微弱,海外进口可能确定性下降
1)国内全年看增量微弱
目前公布2025年政府工作目标的有山西、陕西、内蒙,三大省份煤炭产量占2024年全国产量的70%,是中国煤炭供给最为主要的几大省份。
陕西。目标2025年煤炭产量达到8亿吨(2024年实际产量7.92亿吨),增长不到1000万吨,同时新增产能2420万吨(产量主要释放在26-27年)。
山西。目标2025年煤炭产量达到13亿吨(2024年实际产量12.7亿吨),增长在3000万吨。
内蒙古。2024年实际煤炭产量13亿吨,超越山西成为产煤第一大省,2025年政府目标煤炭产量稳定在13亿吨左右,继续保持全国煤炭产量第一的位置。
结合三大省份政府工作目标,合计增量在4000万吨左右,同时考虑到山西增量已经完全在24H2充分释放,已经不会对实际25年供给产生冲击,所以仅有陕西1000万吨新增供给,叠加新疆的约5000-7000万吨新增产量(但考虑疆煤外运量可能增长仅2000万吨),实际最主要四大省份国内供给新增冲击在3000万吨左右,约0.6%。
2)1-2月进口煤炭略增长2.1%,印尼煤炭出口新规下3月将观察到进口量明显下降,进口煤全年或确定性同比下降
根据海关总局数据,2025年1-2月进口煤炭7611.9万吨,同比增加2.1%,增速较24年13%大幅度放缓。并且考虑到3月起,印尼煤炭采取HBA的定价机制,推升成本及国内内贸煤更具备价格优势,判断3月起印尼煤炭进口量将明显萎缩。
同时,我们调研了解到,2025年1月开始印尼全品种煤炭进口套利空间已经几无利润空间,3月已经全品种亏损,预计3月后进口量将受此影响萎缩,1-5月进口煤炭下降已经成为定局,即使6月开始煤炭价格复苏,但无长协压力下预计下半年进口也难以弥补上半年下降空间,全年进口量同比下降或已成定局。
需求端:预期冰点已至,3月底将成为中期需求最差时点,后续期待迎峰度夏旺季更旺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煤炭需求预期已经降至冰点,但12月以来宏观基本面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核心需求疲弱来自于不可控的暖冬因素。我们认为3月中旬随着北方结束采暖季,电煤的旺季正式结束,后续煤炭需求核心将转变为非电煤,预计3月底附近煤炭需求将下降至最底点,但展望后续我们依然对于需求乐观:
1)非电煤需求可能是未来最主要的上行风险
我们观察到年后第四周总体复开工率已经抬升至65%,同比的降幅呈现收窄的态势;同时资金到位率已经开始同比转正。并且根据微观反馈,化债压力大的地方,专项资金到位后,有部分项目已开始复工,预计随着两会结束,2025年财政货币加码,4月资金到位水平有望进一步抬升,有望持续推动下游基建、房建需求的恢复。
从水泥端,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当前全国水泥出货量31%,仅仅略低于2024年同农历时期,并且从区域来看,华东华南经济发达省份出货量已经强于24年同期,整体下游需求复苏的强度可能比市场悲观预期要更强。并且考虑到当前无论钢铁及水泥行业盈利能力均强于2024年3-5月水平,以此对应的开工率及需求强度,并不会出现明显同比下降的情况。
另外非电煤三大行业钢铁、水泥、化工,当前价格及盈利能力均明显强于2024年同期,以此反应的实际需求强度应该至少可以持平24年同期,需求下行的风险很低。
图:截至3月7日,华东华南水泥出货率已经高于24年同期,实际复工需求并没有那么差
2)没有水电冲击下的夏季,需求有望至少恢复至正常水平
我们认为24年5-6月是水电暴增的2个月,多地降雨创历史新高,从而压制了6月火电的释放,但随着水电冲击减缓,8月煤炭日耗立马攀升至240-250万吨/天的旺季水平。从25年看,暖冬按照惯例对应的是较为炎热的夏季,同时考虑到今年水电冲击将明显弱于24年同期,6月进入迎峰度夏的旺季,煤炭日耗也有望至少保持230万吨/天的旺季水平,需求端不会继续出现大幅低于预期的问题。
图:2024年煤炭日耗,没有水电影响下8月正常日耗攀升到240-250万吨左右
3)两会财政加码,政策也有望助力后续需求超预期
最后来自于政策端,随着两会的结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左右,并将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左右的水平,这一组合目标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政策框架呈现两大特征:
财政政策显著扩张
- 全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其中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普通特别国债(5000亿元)及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三项核心指标均大幅上调,赤字规模同步增至5.66万亿元12;
- 财政支出强度创2008年以来新高,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存量商品房收储和地方债务化解等领域2。
货币政策灵活协同
- 首次明确转向“适度宽松”模式,强调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优化流动性环境,并特别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导致2024年非电煤需求压力最大变化来自于12个省份的化债影响,而随着25年财政的扩张发力,我们判断有望快速解决“资金面”的掣肘,24年暂停的基建项目有望快速恢复,叠加25年新增的实物工作量,同比弹性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