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3月12日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前后发射 探寻火星潜在生命痕迹 采样返回地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航天局发布《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天问三号) 国际合作机遇公告》,首次公开了天问三号任务的具体架构。该探测器由着上服组合体和轨返组合体构成,目标是在2028年前后发射,并在2030年前后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天问三号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探寻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痕迹,研究火星的地质和内部结构,以及调查火星大气循环与逃逸过程,以期在类地行星宜居性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任务计划配置6台国内科学载荷,分别部署在着陆器、服务器和轨道器上,以实现全面的火星探测。

🚀天问三号任务架构:探测器由着上服组合体(着陆器、上升器、服务器)和轨返组合体(轨道器、返回器)组成,分工明确,协同完成火星取样返回任务。

🎯天问三号任务目标:任务聚焦三大科学目标,即探寻火星潜在生命痕迹、探研火星地质和内部结构特征、探查火星大气循环与逃逸过程,致力于取得类地行星宜居性演化研究的重大发现。

🔬科学载荷配置:任务拟配置6台国内科学载荷,包括着陆器配置超宽带探测雷达、拉曼荧光光谱仪;服务器拟配置沉降ENA极光探测仪和磁强计;轨道器配置中红外超精细成像光谱仪、火星全球多色相机,全方位探测火星。

日前,国家航天局官网发布《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天问三号) 国际合作机遇公告》,首次展示天问三号任务具体架构。根据公告,天问三号探测器由着上服组合体(着陆器、上升器、服务器)和轨返组合体(轨道器、返回器)组成,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2030年前后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

天问三号任务科学目标为探寻火星潜在的生命痕迹,探研火星地质和内部结构特征,探查火星大气循环与逃逸过程,取得类地行星宜居性演化研究的重大发现。

天问三号任务拟配置6台国内科学载荷,包括着陆器配置超宽带探测雷达、拉曼荧光光谱仪2台科学载荷;服务器拟配置沉降ENA极光探测仪和磁强计2台科学载荷;轨道器配置中红外超精细成像光谱仪、火星全球多色相机2台科学载荷。

据了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天问三号 火星探测 航天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