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3月12日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鼓励生育不能“政策请客,企业埋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指出,当前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过高,加剧了职场性别歧视。她建议政府出台企业生育成本合理共担政策,通过财税补贴减免、夫妻单位共担、职工参与缴费等模式,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合理共担生育成本,实现企业生育成本共担化和男女用工成本性别差最小化,减轻企业负担,改善女性就业环境。目前,企业主要承担社保性、工资性、津贴性生育成本,实施生育奖励假政策后,企业平均对每个孩子需承担3.2万元生育成本。

⚖️企业生育成本过高加剧女性就业歧视:企业承担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和育儿期等“四期”生育休假支出,包括社保、工资和津贴等成本,导致企业不愿招聘女职工。

💰生育保险缴费不足和地方财税支持力度不足: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偏低,缴费对象单一,导致基金规模偏小,限制了保障范围。同时,地方财税对降低企业生育成本的支持力度不足。

👨‍👩‍👧‍👦夫妻齐享育儿假,企业共担生育成本:建议生育奖励假由夫妻双方对半分,减少女职工所在企业承担的生育奖励假成本,缩小用工成本性别差,减少女性就业歧视,并由夫妻用人单位共同承担生育成本。

原创 郑丹 2025-03-11 23:01 广东

2024年3月8日,湖北宜昌,夷陵人民医院孕产保健部组织孕妇妈妈表演瑜伽。(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3025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郭晓雨

责任编辑|谭畅


“现在有的企业招工不愿意招女职工,和购买生育险也有一定的关系。”

2025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承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今年带来的建议是:政府出台企业生育成本合理共担政策。

过去几年,李承霞持续关注女性权益。今年她提出,不论是从女性职工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过高,最终还是会加剧职场中的性别歧视。

2024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完善生育休假制度,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

据李承霞了解,全国普遍存在的女职工生育“政策请客,企业埋单”问题,给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利企业和女性就业集中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生育成本负担。

她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出台企业生育成本的合理共担政策,通过财税补贴减免、夫妻单位共担、职工参与缴费的资金统筹模式,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合理共担生育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生育成本共担化和男女用工成本性别差最小化,减轻企业生育成本和改善女性就业环境。

1

企业生育成本高

南方周末:这次的建议是基于什么背景?

李承霞:我以前就想过这个问题,身边也有人一直提。我在接待一些企业和职工的时候,他们会跟我说,当前生育成本主要由企业承担,企业压力也大。如果政府和当事人也能出一部分生育相关的资金,企业的压力也会减轻,也能改善女性职工的就业环境。

南方周末:目前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都有哪些?

李承霞: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包括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和育儿期等“四期”生育休假支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社保性生育成本(五险)和住房公积金;二是工资性生育成本,就是企业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相关规定,对女职工产前检查、大月份怀孕休息、产后返岗照顾婴儿的时间和假期,视同出勤,支付工资;第三就是津贴性生育成本,也就是产假工资。

根据2022年11月北大核心期刊《人口与经济》相关数据,因为实施生育奖励假政策,企业平均对每个孩子需承担 3.2万元生育成本。其中,五险的社保性生育成本0.87万元,孕期、哺乳期的工资性生育成本0.9万元,生育奖励假期间的津贴性生育成本1.43万元。

此外,企业还需支付“四期”住房公积金、育儿假工资,以及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工资。

南方周末:导致企业生育成本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李承霞: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生育保险缴费不足,导致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偏小。长期以来,我国生育保险费仅占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0.5%至1%,与占比40%的企业“五险一金”相较而言,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占后者的1/60左右。

同时,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看似是减轻了个人负担的福利,实则因小失大,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加剧了女性就业歧视。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偏低,缴费对象单一,导致生育保险基金规模偏小,从而限制了生育保险的保障范围。

二是地方财税对降低企业生育成本的支持力度不足。目前,女职工生育“四期”产生的“五险一金”成本、工资性成本、津贴性成本主要由企业承担,而各地针对性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较少,力度偏小,难以适应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南方周末:据你了解,目前企业生育成本和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现状及趋势如何?

李承霞:我国历年的企业生育女职工总人数和企业生育成本总和还没有公开资料,但根据已有资料初步估算,2022年,全国用人单位大约为149万生育女职工,承担了总计476.8亿元生育成本,占当年生育基金支出951.35亿元的50.12%。

2023年,全国用人单位大约为188.95万生育女职工,承担了总计604.65亿元生育成本,占当年生育基金支出1069.10亿元的56.56%。

已有资料的数据表明,从 2022 年到 2023 年,生育女职工人数增加,企业承担的生育成本也在增加,且我国生育保险基金支出规模分别增长了18.20%和12.38%‌,增加了146.49亿元和117.75亿元‌‌。但这些增长幅度还不足以覆盖企业的津贴性、工资性和社保性生育成本。

李承霞。(受访者供图)

2

夫妻齐享育儿假

南方周末:你建议减轻企业生育成本负担,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和三孩政策落实。那政府可以从哪些层面改善这个问题?

李承霞:我觉得可以通过上调生育保险缴费比例,覆盖掉绝大部分企业生育成本,从而能基本消除男女职工的用工成本性别差,改善女性就业环境。另外,打破生育保险费全部由企业承担的规定,建立企业与个人共担生育保险费用的机制,拓宽基金来源。

此外,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可以结合政策,通过审核企业当年申报的生育成本,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或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减少生育成本直接关系到小型微利企业的生存。

对于当年有女职工生育二孩和三孩的企业,建议税务部门再给予生育成本5%和10%的减免税额奖励。总之,通过财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可以缓解女性就业歧视,为女职工创造更友好的生育环境。

南方周末:你还建议夫妻都应享受生育奖励假,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承霞:当前,各地生育奖励假均仅奖励给女职工,其实是单方加重了女职工所在企业的生育成本。

生育假包括生和育两个方面,涉及生产和育儿两个基本功能,生育奖励假全部奖励给女职工,实际上是“育儿责任女性化”的传统思维使然,并不科学,反而推迟了女职工的返岗时间。进一步降低了女性就业竞争力,加重了女职工所在企业的生育成本,扩大了用工成本性别差,还弱化了父亲育儿责任。

现在的女性很独立,你让女职工因为育儿被迫回家做全职妈妈,她们也不太能接受。如果现在让我丢掉工作或者转岗,去生孩子,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对一位女性来说是很残酷的。

所以我建议在总奖励假天数不变的情况下,一半奖励给女职工作为产假用于产后休养,另一半奖励给男职工作为育儿假,用于分担育儿责任。这样可以减少一半女职工所在企业承担的生育奖励假成本,缩小用工成本性别差,减少女性就业歧视;还有助于增加职工收入,减轻育儿经济压力。

南方周末:假设生育奖励假期由夫妻双方对半分,企业如何能降低育儿成本?

李承霞:既然提倡男女平等,大家就要在各方面体现男女平等。企业生育成本应该由夫妻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女职工企业生育成本,应由配偶用人单位承担一半。

女职工生育属于人口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承担的是社会责任。生育成本仅由生育女职工所在企业承担,是产生用工成本性别差的主要原因,同时加重了女职工所在企业的生育成本和女性就业歧视。

此外,我建议,对于夫妻在同一家企业工作的情况,企业生育成本的一半由生育保险基金、地方财政或税收减免予以解决。

南方周末:你认为这类建议实现的可能性大不大?

李承霞:说实话,这类话题大家不太关注,还需要时间慢慢被关注到。但目前问题是存在的,我们作为人大代表要提出来,把基层的心声带上来,希望国家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解决问题。

更多专题内容请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育成本 女性就业 性别歧视 生育保险 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