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3月11日
雷军,“退出”小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雷军近期频繁登上热搜,引发了关于其退出小米旗下企业合伙人行列的讨论。文章指出,这实际上是小米集团内部的常规架构调整,雷军仍通过间接持股掌控大局。雷军的“热搜体质”并非偶然,而是其个人IP与品牌价值深度融合的结果。他善于利用个人魅力、营销策略和时代情绪,将小米品牌推向公众视野。从“雷军同款皮衣”售罄到凡客诚品因其一句推荐销量暴涨,都体现了其强大的带货能力。然而,文章强调,热搜终会褪去,产品才是企业家的终极语言,小米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仍需产品实力来证明。

👔雷军的“热搜体质”并非偶然,而是其个人IP与品牌价值深度融合的结果,他时而化身“产品经理”,用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解技术细节,时而变身“励志偶像”,分享创业金句。

🗣️雷军不避讳成为话题中心,甚至主动拥抱争议。在SU7 Ultra发布会上,他将“比肩保时捷、紧追特斯拉、媲美BBA”的豪言直接印在PPT上,这种“争议即流量,流量即销量”的逻辑,在小米的财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2021年起,雷军已陆续退出多家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将精力倾注到造车业务。如今,随着小米汽车进入量产关键期,他需要更彻底地从琐碎管理中抽身,ALL IN造车

📈数据显示,凡客直播间的“雷军同款”商品在直播后48小时内全部售罄,部分商品出现断货;凡客官方旗舰店一周内销售额同比暴涨300%,单日最高突破250万元。

雷军又双叒叕上热搜了。

这一次无关小米新机,也无关电动车销量,而是一则看似普通的工商变更:

他退出了天津拾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多家小米旗下企业的合伙人行列,转而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棒。

图源:天眼查

消息一出,网友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雷布斯这是要跑路了?”

事实上,这不过是小米集团内部一次常规的架构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天津拾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3501万元,主攻企业管理和创业投资。

此次变更后,该企业由小米科技及其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而雷军仍通过持有小米科技约77.8%的股份间接掌控大局。

其实,这并非雷军第一次“退出”小米。

自2022年秋至今,雷军已从至少12家企业的高管名单中抽身,最近更是接连退出天津多家以"米"命名的合伙企业。

只是,网友们对“雷军退出小米”的敏感程度,远超了对企业战略的深究。

当然,从这也看得出来,雷军这个名字早已与小米深度绑定。

从2010年一碗小米粥开启创业,到2025年小米SU7 Ultra电动轿跑以52.99万元的“价格炸弹”搅动市场,雷军的每一次转身都牵动着舆论神经。

这一次的热搜,表面是网友对“企业家动向”的猎奇,实则是一场对“雷军符号”的条件反射式围观。

纵观雷军的“热搜史”,似乎他总能在不经意间制造话题。

就在“退出合伙人”事件发酵的后一天(3月8日),他又因两件事登上热搜:

一是在两会现场痛陈“AI换脸拟声”乱象,自曝去年国庆期间被AI语音恶搞“骂了8天”;

二是重提小米股价因谣言暴跌8%的旧事,呼吁加强网络造谣治理。

图源:微博

其实,雷军的这种“热搜体质”绝非偶然。

2月27日,雷军身穿一件棕色小皮衣亮相小米SU7 Ultra发布会。

当晚,雷军的穿搭便引发网友热议,随后“雷军穿皮衣”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迅速在多个皮衣直播间寻找同款,纷纷留言要“雷军同款”。

短短48小时后,“雷军同款皮衣”便在电商平台售罄,就连预售都排到了一月后。

图源:天猫

对此,就有网友戏称:“雷总才是真正的带货一哥。”

无独有偶,2024年4月18日,雷军在抖音直播中回应网友关于穿搭的提问时,透露自己长期穿着凡客诚品的T恤、牛仔裤和帆布鞋,并特别提及与品牌创始人陈年的私交。

这一发言迅速引起网友的追捧,当晚凡客直播间观看人次激增,单场峰值达24.6万,较前日增长超23倍。

数据显示,凡客直播间的“雷军同款”商品在直播后48小时内全部售罄,部分商品出现断货;凡客官方旗舰店一周内销售额同比暴涨300%,单日最高突破250万元。

图源:微博@蓝鲸新闻

对此,凡客创始人陈年感慨:“雷总一句话带来的流量,相当于凡客十年的努力。”

雷军的“热搜体质”还体现在抖音的粉丝数上。

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2024年雷军以全年涨粉2500万位列抖音榜第3名,是榜单中唯一的企业家账号。

目前,雷军的个人账号粉丝数更是达到了4249.02万,每条视频的评论区都挤满了“米粉”和“吃瓜群众”。

更绝的是高管团队的“网红化”。小米总裁卢伟冰在抖音直播拆解手机电路板,产品经理魏来化身“段子手”讲解汽车参数,连CFO林世伟都开始拍vlog记录财报会议。

对于雷军的“热搜体质”,刘强东此前更是发出感慨:“千万别跟雷军比营销,咱们真的玩不过他!”

在笔者看来,雷军的营销智慧,在于将个人IP与品牌价值深度融合。

他时而化身“产品经理”,用带着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解技术细节;时而变身“励志偶像”,分享创业金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甚至,他还买下了"Are you OK"鬼畜视频、音乐的版权,只是为了让网友们能毫无顾忌地随意使用。

图源:B站

这种“去神化”的亲和力,让他在企业家群体中独树一帜。

另外,他不避讳成为话题中心,甚至主动拥抱争议。

在SU7 Ultra发布会上,他将“比肩保时捷、紧追特斯拉、媲美BBA”的豪言直接印在PPT上,被网友吐槽“口气太大”,却也因此让“小米造车”的标签牢牢钉入公众记忆。

这种“争议即流量,流量即销量”的逻辑,在小米的财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97亿元,环比增长52.3%,毛利率攀升至17.1%,净亏损收窄16.6%。

而SU7 Ultra的订单爆单,更被业界视为“雷军式营销”的又一次胜利——用话题度对冲高单价市场的认知门槛,用个人信用为新产品背书。

回到最初的“雷军退出小米”事件,这场调整的本质是小米集团对资源的重新聚焦。

从2021年起,雷军已陆续退出多家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将精力倾注到造车业务。如今,随着小米汽车进入量产关键期,他需要更彻底地从琐碎管理中抽身。

图源:红星新闻

不过,网友们的解读往往止步于表象:“退出”被简化为“离开”,“间接持股”被误读为“淡化控制权”。

这种认知偏差,恰恰是雷军“热搜体质”的常态。

当小米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放大镜下,战略调整难免被娱乐化解读。但雷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懂得利用这种关注度,又不被其绑架。

他可以在两会现场严肃讨论AI立法,也可以在直播间笑着试驾新车;既能因“退出合伙人”上热搜,也能让网友在调侃中记住“小米科技接棒”的关键信息。

雷军的“热搜体质”,是个人魅力、营销策略与时代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剥开流量的外壳,真正的考验始终在于产品:SU7 Ultra能否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小米的造车故事能否摆脱“PPT质疑”?

这些问题,远非几条热搜所能回答。

或许,雷军早已深谙此道。

他在采访中常说:“小米要始终坚持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当网友为“雷军退出小米”争论不休时,他或许正盯着工厂里的生产线,计算着下一场发布会的倒计时。

毕竟,热搜终会褪去,而产品才是企业家的终极语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商总监”,作者:文韬,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雷军 小米 热搜体质 个人IP 营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