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03月11日
ETF成南下掃貨生力軍,互聯網ETF申贖極致分化,背後有「關鍵先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港股市场迎来投资热潮,南向资金创历史新高,ETF成为重要买入力量。然而,港股主题ETF出现申赎分化,挂钩港股通互联网、科技指数的ETF受追捧,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恒生指数相关ETF则被净赎回。业绩差异、成分股选择以及“港股通”机制的优势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港股通机制允许纳入更多优质标的,且不受QDII额度限制,更受机构投资者青睐。富国基金因重仓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显著增长,成为年内ETF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机构。

💰港股主题ETF申赎分化:挂钩港股通互联网、科技指数的ETF获资金追捧,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恒生指数相关ETF则遭遇净赎回,反映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选择性投资。

📈业绩差异与成分股选择: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涨幅高于恒生互联网指数,且囊括阿里巴巴、小米等热门股,更受资金青睐。成分股的“含里量”直接影响基金收益,吸引更多关注。

🔗“港股通”机制优势:与QDII基金相比,港股通产品不受QDII额度限制,且能纳入更多优质标的,如阿里巴巴被调入港股通后,迅速被纳入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推动相关ETF规模增长。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行为差异:机构投资者(如险资)偏爱港股通互联网ETF,而个人投资者可能选择“落袋为安”,导致申赎分化。机构投资者提前布局或与对港股通机制的认可有关。

①挂钩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指数ETF年内被申购较多,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恒生科技、恒生指数相关的ETF被整体净赎回;

②申赎分化下,资金追逐受业绩差异影响,不同产品背后的买入力量也不容忽视;

③“港股通”机制的优势也给港股通细分主题ETF带来了实在的规模增量。

时隔4年再次跨过香江,这一轮南下资金似乎更加“聪明”。

截至3月10日收盘,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96.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南下扫货的热潮下,ETF成为重要的买入力量。

不过,并非所有的港股主题ETF都得到了资金的青睐。业内人士提到,这背后“港股通”机制的差异化优势不容忽视。

申赎分化的港股主题ETF也正带动ETF管理人新一轮规模崛起。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吸金最多

即便3月10日港股市场整体盘中调整, 恒生指数 (800000.HK)恒生科技指数 (800700.HK)等悉数收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场属于投资者的狂欢已经在今年港股市场上演。

截至3月10日收盘,恒生指数年内涨近20%,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800806.HK)更是累计涨超30%。面对上涨的行情,买买买成为资金的大趋势,但在港股主题ETF却出现申赎极端分化的情况。

Wind数据显示,挂钩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上周净申购份额领先市场,分别是33.09亿份、32.82亿份;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恒生指数相关的ETF则分别被净赎回13.9亿份、12.01亿份。

年内情况依然有着类似的趋势。挂钩港股通互联网、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年内分别被申购87.55亿份、69.41亿份;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恒生科技、恒生指数相关的ETF被整体净赎回,其中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年内已被净赎回超200亿份。

具体到单只产品,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既是上周被净申购最多的(净申购31亿份),也是年内被净申购最多的非货ETF(83.98亿份)。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则成了年内被净赎回最多的非货ETF(净赎回207.4亿份),也是上周被净赎回较多的产品(上周净赎回13.9亿份)。

同是互联网ETF为何吸金能力分化

披着互联网ETF的外衣,为什么产品申赎却极致分化?业绩成为一大原因。

1月中旬以来,港股市场开启反弹行情,互联网板块行情明显锐度更强,不过,截至3月10日,恒生互联网指数自1月13日以来累计上涨38.79%;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则在同期上涨44.91%。

涨幅相差6个百分点以上,资金追逐收益更高的产品也在所难免。

更有甚者,“含里量”极高实打实贡献基金收益,也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囊括了 阿里巴巴-W (09988.HK)小米集团-W (01810.HK) 等今年的热门股,截至3月7日,阿里巴巴港股是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权重达到18.11%,小米紧随其后,权重股为15.54%;而恒生互联网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为京东集团港股,阿里巴巴港股作为第二大权重股,比重仅为12.27%。

买入的主体也是这一轮申赎分化背后不容忽视的原因。

由于2024年报尚未披露,最新持有人结构不得而知,但从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2024年中报来看,险资是主要持有力量。

截至去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持有该ETF份额占比为94.35%。前十大持有人席位则有8位被险资机构占据,新华人寿、信泰人寿传统产品、平安人寿自有资金为前三大持有人。

反观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个人投资者是截至去年6月底持有比例为65.58%,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不足三成。前十大持有人中仅有2位是险资机构。

港股通成决胜关键?

申赎分化之下,或许可以猜测,这一轮港股的行情下,个人投资者正“落袋为安”,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则成为入市的重要力量。

但为什么机构投资者能提前押注到锐度更强的港股通互联网ETF?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港股通是关键所在。

“事实上,与QDII基金相比,港股通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或许是吸引险资等主机构配置的原因。”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恒生主题指数基金,由于跟踪标的指数权重股涵盖非港股通个股,因此多属于QDII基金,这也意味着基金的申赎受制于基金公司获批的总QDII投资额度。

此前,QDII基金一度被热炒,各家公司QDII额度告急,连带着部分港股主题指数基金在内,QDII基金频频出现溢价。“对于机构来说,顶着溢价买入ETF,也不是他们希望的。”上述人士表示。

个股的调入,则是港股通带来的另一个优势。翻看过往权重股的变动,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强势,从去年9月已有铺垫。

彼时,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关于沪深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调整的通知,因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 (800714.HK)、中型股指数、小型股指数实施成份股定期调整,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9月10日起生效。在这次调整中,阿里巴巴被调入。

而根据快速纳入机制,阿里巴巴随后在9月27日即被纳入了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被动指数基金因跟踪指数买入,短期内快速推升阿里巴巴股价,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持股阿里巴巴港股的公募基金数达到346只,较上一季度末增加668.89%。

阿里巴巴的股价上涨,则贡献了部分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增量。

作为成立最早的港股通互联网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此前已具备先发优势,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规模为107.17亿元。阿里巴巴调入后,该基金规模到了去年三季度末逼近200亿关口。

虽然后来经历规模短暂缩水,但年内该基金乘着港股市场的东风再次上攻,截至3月9日规模创新高至410.28亿元,年内规模增长188.38亿元,增幅达84.89%。

ETF管理人的规模格局也由此生变。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富国基金成为年内在管ETF规模增长275.85亿元,是增长最显著的ETF管理人,上述的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贡献了近七成的规模增量。

目前,该管理人的在管ETF规模为1579.39亿元,排名业内第7,今年以来仅过去2个多月,位次即提升了2位。

编辑/new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股ETF 港股通 ETF申赎 互联网ET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