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奇谭 03月11日
职业选择的大逻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职业选择的核心逻辑,旨在帮助读者跳出短期利益和个人困境,从更全面、客观的角度思考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文章通过一个匿名案例,详细分析了行业、公司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赛道和平台选择的重要性。同时,文章也提醒读者要关注AI技术对招聘HR等岗位的潜在冲击,并提出了探索“职业第二曲线”的必要性,建议在职业发展顺利时就开始思考转型,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总而言之,明智的职业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个人需求、行业前景和岗位发展。

🚀 **行业与平台的重要性**:文章强调,在职业发展中,行业(河道)和公司(船只)的选择远比个人努力(水手)更重要。选择正确的赛道和平台能够极大地提升个人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 **职业周期总收入与个人品牌**:文章指出,衡量职业发展不仅仅要看当下的工资,更要关注整个职业生涯的总收入,包括奖金和股票期权。同时,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也至关重要,但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公司。

🤖 **AI对招聘行业的冲击**:文章分析了AI技术对招聘HR岗位的潜在威胁,认为AI在简历筛选、面试等环节具有显著优势,可能取代部分人力工作。因此,招聘HR需要思考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

🌱 **探索职业第二曲线**:文章建议,每个人都应思考“职业第二曲线”,即在主业之外发展新的技能和方向,以应对职业生涯中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职业发展顺利时,更应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

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3-11 07:05 上海

内心需求 x 行业 x 岗位三方面信息综合起来,就容易做出相对理性的职业判断。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今天想借一个案例来完整的讲一下「职业选择的大逻辑」,所谓大逻辑,即能跳出当下困境和欲望,跳出短期利益驱动,能站在一个更全面、客观、理性的视角,思考职业长期的大问题。这是我所谓「职业选择的大逻辑」的着眼点。

好,我们先看案例:

匿名辉友@辉哥奇谭知识星球,提问:

辉哥好,有一个关于「是否跳槽」的问题想咨询一下您;

个人情况:

我目前在某行业的一家头部公司担任招聘HR,目前工作整体比较得心应手。但公司的增速放缓导致个人的发展前景也并不算明朗(入职后没有调薪过,也暂时还没有晋升答辩的机会),甚至团队内部今年也裁了几个人。
由于大环境和相关政策的问题,行业目前发展增速有限并且并不明朗,公司也从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开始进入一个低速平稳增长的阶段;

目前的困惑点是:25年过后,我是否需要重新寻找外部机会(无论明年是否有晋升机会)?如果看外部机会,哪些行业会更有发展前景?

想要跳槽的理由:
1.行业发展增速已经比较慢了,所以公司也很难维持以往的高速增长,发展平稳的平台更难出现高级别的空缺;
2.已经连续三年薪酬没有任何变化,个人觉得有点慢;
3.和同事聊天得知,就算公司调薪,涨幅貌似也不多;
4.曾拜读过辉哥的公众号,提到要多留意那些能改变命运的工作机会。加入一个发展迅猛的平台,会更事半功倍。

想要留下的点:
1.工作氛围良好,上级和同事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2.目前对于手头的工作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上级也比较认可。手头项目未来也给我指明了方向,具有挑战性;
3.工作强度整体不算很大,每天回到家之后还有一点时间陪伴家人。


其实拉长周期看,如果主要关心个人成长,那么行业和平台(公司)会占最主要的因素。如果量化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一般是「职业周期总收入」和「个人品牌」。分别解释一下,职业周期总收入,讲的是我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总收入,不是在某家公司某一年的收入。收入要素中工资是一部分,除此之外,除此之外,奖金和股票期权也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尤其是股票期权,越是资深的岗位,越是好公司,这部分在总收入中占比就越高。

另外一个是个人品牌,即自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注意,这个个人品牌不可避免地和某一个或几个公司、组织相挂钩。正如我们介绍一个人的时候,一般需要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所属企业的名字和他在这家企业的最高职位。因为大概率一家企业要比个人更有名一些。但是,我们也要防止一件事,即自己个人品牌只能依附于一家公司。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如果你离开这家公司,那么你个人品牌中与这家公司相关部分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化。如果一个人在离开一家公司10年之后,在做自我介绍时,还要着重谈自己和10年前这家公司的关系,那么可以肯定,这个人在离开这家公司后,并无多大作为 ——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行业、公司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打个比喻:行业可以看成河道,公司可以看成河道上的船,个人则是船上的水手。这样的比喻能让人直观的看到个人努力在职业所有要素中的占比。因为所有要素中,一定是赛道大于船只,船只大于水手。所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辛苦努力,如果脱离开赛道和平台(河道和船只)谈的话,就会非常有局限性,其实赛道和平台的选择要远远大于个人努力的成分。

所以,如果更加在意个人成长的话,那么永远应该优先考虑赛道和平台,而不是只盯着自己当年的绩效评价或者来年的升职加薪 —— 如果自己更多的精力被这些事情所牵动,那就未免太局限了。

当然,如果一个人更在意当下的舒适,那么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想办法更长时间的待在哪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因为,选择的好坏不是客观的,而是非常主观的,主要取决于你自己是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如何期待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在多年之后,你回顾自己人生这段经历,你觉得是否值得、是否有价值。这一点每个人自己最清楚自己内心所需,其他人无法帮他做决定。

为了向内探索,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职业,最好用文字写出自己的「理想职业三要素」,基于这三要素去审视自己当下的工作。

最后,回到这个案例上,我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但是对于招聘HR,我认为受到AI冲击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无论在招聘的工作流中,建立人脉、筛选简历、、面试、谈offer等等,除了建立人脉,其他都属于非常适合AI发挥的领域,因为都是基于数据,提炼规则,运用规则的基本逻辑。而理论上,AI可以拥有被个体多几个数量级的招聘案例数据,被这些案例训练出来的AI模型和工具,一定会远比人类更准确,更高效。最近爆火的Manus等AI Agent最新展示的案例中,就有AI自动筛选简历,找到合适候选人的例子。

最后总结一下「职业选择的大逻辑」,其实很简单,要想最终做出明智决策,除了向内探索内心所需(理想职业三要素之外),还要看看「行业 x 岗位(这里对应招聘HR)」两个维度各自的前景如何。这样,内心需求 x 行业 x 岗位三方面信息综合起来,就容易做出相对理性的职业判断。

相关文章: 理想工作三要素
上一篇:如何找到能变现的兴趣?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职业的第二曲线」。

无论我们在哪种类型的公司,因为个人终身福祉和企业成功之间存在着错配,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思考「职业的第二曲线」,而并只有非等自己觉得需要职业转型的时候才考虑。而且建议大家在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时候就开始思考第二曲线,因为你不知道第一曲线的顶点何时到来。而在第一曲线尚有动能时,你可以有资源、精力和时间来承受探索第二曲线时的投入。

今天的语音,我和大家分享三部分内容:

第一、为什么要探索职业的第二曲线;
第二、什么是职业的第二曲线;
第三、怎样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第二曲线的五六条建议。

这些建议包含了我对过去二十年选择经验的总结,请辉友们收下这份价值千金的厚礼。也希望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对探索职业第二曲线的思考 —— 因为分享本身就是在创造价值。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业选择 行业分析 个人发展 AI 职业第二曲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