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手记】
王启尧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的重要途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我一直高度关注科创工作。特别是作为大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专班组长,一年多来,我先后多次深入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和科学城开展专题调研,并到深圳等地实地考察,组织起草并完善《大连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高效进行。
我发现,在大连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对东北全面振兴意义重大、作用巨大。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不足、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区域协同发展整体效能未能得到充分释放等困难。这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形成创新合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202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我认为,大连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恰逢其时,应立足地区科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结合区域科技资源禀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国家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进一步提升维护“五大安全”能力,辐射并引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大连还要加强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系统谋划与统筹布局。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有助于推动我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我建议统筹研究规划布局,以政府的“有形之手”,进一步培育若干创新极和动力源;同时在试点培育、科技创新资源布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顶层设计,通过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打造成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增长极与创新带。
我认为,要把优化国家级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优先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东北地区布局,充分依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资源对东北地区进行支持,培育科技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东北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此外,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发展十分必要。需聚焦强化协同解决区域性科技创新关键问题,通过区域内外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广泛吸纳集聚区域外部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转,提升区域协同创新绩效,提高跨区域协同综合化与专业化水平,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