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3月10日
如何破解普职分流焦虑?委员提了建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我国推进职普融通面临的挑战,包括职业教育的“低层次”认知、普职分流焦虑以及职普单向流动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建议,通过“分轨不分流”,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立交桥”,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建立有别于考试选拔的招生体系,并打造职业教育在成才就业方面的独特“含金量”,从而破解职普融通的现实困境,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并驾齐驱。要解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轨道。

🎓 **分类不分层**:完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体系,提升学历层次,鼓励高职专科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优质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试点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消除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外部分层。

🎯 **选择而非筛选**:建立有别于考试选拔制度的职业教育招生体系,探索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大学业绩点为基础,结合技能水平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的多元化招生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 **分轨不分流**:搭建职普融通“立交桥”,加强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探索课程互选机制,允许学生在不同阶段“转轨”和“回流”,消解“分流”焦虑。

💰 **差异而非差距**:强化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优势,探索引入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打造一体化、长周期、贯通式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更包容弹性的成才就业路径,展现职业教育的“含金量”。

2025-03-10 13:02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推进职普融通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大众之间还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原因在于职业教育“低层次”认知、普职分流焦虑和职普单向流动等现实问题还未有效破解。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对此建议:“分轨不分流”,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立交桥”,打造职业教育在成才就业方面的独特“含金量”。

陈伟志介绍,近年来,为促进职普融合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开展了不少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开始松动。不过,作为一项系统、长期的改革任务,职普融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职业教育仍然被视为“低层次教育”。虽然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也开始打破学历层次的“天花板”,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但社会大众依然没有把职业教育看作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的类型教育,中职低于普高、职业本科低于普通本科的社会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标签还难以消除。

其二,中考高考压力下的“分流焦虑”依旧。近年来社会大众对于“普职分流”非常焦虑,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诸如弱化中考分流比例、设置综合高中、改革职教高考等缓解分流焦虑的措施建议。但在目前考试选拔的升学模式没有根本改观,其“筛选淘汰”机制带来的矛盾和压力只是暂时和部分延后,实质性的“分流”焦虑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其三,职普“单向流动”的情况还没有改变。虽然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建立职普之间流动的“立交桥”,但现实情况更多的是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单向奔赴”,普通高中学生流向中职的情况极为罕见,普通高校学生向高职院校流动也不多见,“立交桥”实际上依然是“单行道”和“单向阀”。

如何解决职普融通既不“融”也不“通”的现实困境?陈伟志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分类不分层”,完善支撑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体系。适应当前世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化”和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鼓励更多高职专科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优质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同时,在目前56所职业技术大学的基础上,遴选优质高职本科院校试点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型硕士、职业型博士,消除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外部分层。此外,优化贯通培养模式,通过接续专业和连续学制,实现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贯通,弱化职业教育的内部分层,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教育类型,满足社会大众日益普遍的接受高层次高等教育的需求。

第二,选择而非筛选,建立有别于考试选拔制度的职业教育招生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含职业院校开展的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探索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大学学业绩点为基础,结合技能水平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面向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层次学生,多元化、宽口径,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招生制度。通过缓解各学段升学考试压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接受职业教育的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家长和学生。

第三,“分轨不分流”,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发展的“立交桥”。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在各个层次职业教育贯通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及职业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中,加强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普通高校与职业高等院校课程互选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普通大学优质课程学习机会,同时向普通高校学生开放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在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转轨”和“回流”,让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制体系中的重要一“轨”,也是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轨道”,从根本上消解原有“终结性”教育中的“分流”焦虑。

第四,差异而非差距,打造职业教育在成才就业方面的独特“含金量”。强化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独特优势,探索引入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打造以一体化、长周期、贯通式为基本特征,涵盖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与普通教育既区别又相融、更包容弹性、更适应行业企业变化的成才就业路径,展现职业教育的真正“含金量”,为社会观念、社会文化的最终转变奠定现实基础。



本期编辑 邹姗


推荐阅读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普融通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