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3月10日 17:52
生猪养殖行业的政策变化(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是养猪大国,但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依赖引进技术;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水平差,效率较低。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肉食品安全存隐患。政策思路强调以利润化解债务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长期依赖欧美技术引进,近年虽有改善但仍有差距。

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养殖效率差,料肉比偏高,蛋白含量也偏高。

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染疫未发病猪处理不健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政策强调以利润化解债务风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充足资金支持。

其次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行业整体效率较差。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养猪大国,但是由于规模化时间较短,人才积累较少,技术积累薄弱等各种原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长期依赖从欧美养殖技术先进国家引进技术。

2019年以来,在集团企业快速发展和行业较为丰厚的利润的刺激下,吸引了大量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行业整体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大幅增加,集团企业的技术水平,尤其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尤其是散养户的养殖水平还比较差,全国平均养殖效率较差。

上图为根据统计局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和全年总出栏计算出的全行业平均MSY,可以看出绯闻后行业平均MSY较非瘟疫情前有明显提升,但仍然较低,和欧美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虽然我们无法详细计算出全国不同类型养殖主体的效率差异,但是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全国主要上市公司MSY基本都在20以上,优秀的如牧原股份、神农集团则在25以上。反推可以得知,国内还有很多养殖主体的MSY还在15左右甚至更低。

除了繁殖效率整体偏低且不同养殖主体间差异巨大之外,生长效率上也有较大差距。

通过饲料产量、饲用玉米豆粕消耗量和猪肉产量估算,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平均全程料肉比在3左右,明显高于欧美养殖业发达国家2.5-2.7的料肉比。较高的料肉比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而且造成了粮食的巨大浪费。按照我7亿头均衡出栏,料肉比每下降0.1,可以节省各类饲料原料600万吨左右,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国内不同养殖主体之间也有较大差异,部分效率较高的企业全程料肉比已经可以做到2.6左右,而大部分散养户和小规模场基本都在3以上,部分养殖主体的料肉比甚至达到3.3以上。

除了整体料肉比偏高,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饲料中蛋白含量也偏高,尤其是豆粕添加量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农业部2023年为此专门制定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年,虽然2024豆粕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随着豆粕价格的大幅下跌,饲用豆粕用量又有了明显的反弹。

国内生猪生长速度差异也很大。目前集团企业中只有牧原的育肥阶段日增重稳定在800克以上,其余企业都在700克左右或者更低。一些中小规模养殖场户虽然个别批次生长速度能够达到较好水平,但生产成绩平不稳定,长期连续生产的平均生长速度仍然较低。

最后是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肉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中国对动物传染病认识较早,唐朝时就有专门进行屠宰检疫的官职,新中国成立之后也立即制定了相应的规程,对各类畜禽传染病及相应处置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1997年通过的《动物防疫法》系统详细的制定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各类畜禽养殖规模都十分庞大且分散,监管难度大,且国家资金投入有限,人才缺乏,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始终不是很完善,加之养殖场户数量过多,其中很多养殖人员能力不足,无法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使得我国在一些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上还是存在很多漏洞。

得益于生猪保险制度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和相关补贴制度的建立,以及多年来严厉的执法打击,目前病死猪已经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基本不会流向市场。但是由于检疫系统的不完善,补贴难以落实等原因,目前染疫但未发病猪的处理仍然不健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染疫但未发病的生猪流向市场。

此外,经过舆论宣传和严厉的打击,目前生猪养殖行业使用瘦肉精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是违规使用人用抗生素,超剂量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兽药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二,政策思路

正邦科技和傲农生物虽然都顺利实行了破产重整,但是对原有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且企业在债务风险逐渐暴露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产能的迅速下降,因此破产重整只能作为债务风险处置的兜底措施。化解生猪养殖行业债务风险的核心还是以利润逐渐消化债务。

在猪肉供给基本稳定充足的情况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减少粮食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影响;推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基因工程、生物合成等新技术新装备在生猪养殖行业的应用;同时降低猪肉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无论是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人才的培养,还是新设备的生产和应用,都需要充足的资金。

因此无论是化解行业债务风险还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行业能够持续获取合理的利润。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方案,能繁母猪存栏的均衡值(3900万头)对应的是均衡价格(行业成本+均衡利润),而能繁母猪存栏的合理区间则对应合理价格的上下限,即能繁母猪存栏合理区间的上限对应成本价格,合理区间的下限对应最大合理利润价格。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虽然仍然处于合理区间,但已经处于合理区间的上限,对应的理论价格虽然仍在成本之上,但利润已经较为微薄,无法支撑行业化解债务风险同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但能繁母猪存栏仍处在合理区间,因此无法使用《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中规定的强制性措施,只能在市场经济的框架里使用市场化非强制性合理合法的措施进行产能调控。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



本话题在雪球有7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猪养殖 技术水平 养殖效率 生物安全 政策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