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10日
[要 闻] 我国已到能够且应该出现顶级科技期刊阶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多位政协委员指出,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顶级期刊在影响力上存在差距。要打造中国的《自然》和《科学》,需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对国际成果的吸附能力和国际传播渠道,提高数字出版能力。集约化生产、集群化聚集、集团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同时,要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为国家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的环境,提升服务全球学术交流的能力,引导出版机构集团化发展并到海外布局,参与国际竞争。此外,还需改革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体制机制,重视英文期刊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关键在于汇聚全球优秀资源,服务全球学术交流。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水平较弱,需要加强对国际成果的吸引和传播能力,并提高数字出版水平。

🏢 集约化生产、集群化聚集、集团化发展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期刊出版分散,单体规模小,应借鉴国际知名出版集团的经验,打造完整的出版流程和知识服务平台。

📈 科技期刊发展需紧跟技术步伐,不仅要提高数字出版能力,更要为国家创新提供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的环境,提升服务全球学术交流的能力,回归服务、引领科学发展的本质功能。

⚖️ 改革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不能过度依赖SCI、唯影响因子等指标。要让顶级的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更愿意投向国内科技期刊。

🗣️ 重视英文期刊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全链条参与我国顶级期刊建设,以此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本报记者 李林旭  陆成宽

    “很可惜,作为科技期刊出版大国,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自然》和《科学》那样的国际顶级期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吴宏伟委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国内期刊与国际顶级期刊的差距主要是在影响力上。

    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自然》和《科学》?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秘书长,如何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也是刘筱敏委员过去20多年一直研究的课题。

    刘筱敏认为,《自然》和《科学》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汇聚了全球优秀的科研成果,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领了科学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品牌。与之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水平较弱,表现在对国际成果的吸附能力不强、国际传播渠道不强、数字出版能力有待提高等。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应具有汇聚全球优秀资源、服务全球学术交流的能力。”刘筱敏告诉记者,要做到这一点,集约化生产、集群化聚集、集团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期刊出版分散,单体规模小,平均一个出版单位出版1.7种期刊。而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等集团旗下期刊数分别有3000种左右。

    “国际一流期刊,无一例外都依托于自建或加盟的集团服务平台,其中完整的出版流程、清晰的版权规则、一定规模的期刊数量、深度的知识服务是保持一流期刊生命力的基本条件。”刘筱敏说。

    刘筱敏建议,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仅要提高数字出版能力,更要为国家创新能力提供知识创造、汇聚与传播的环境,提升期刊服务全球学术交流的能力,让期刊回归服务、引领科学发展的本质功能,引导出版机构集团化发展并到海外布局,参与国际竞争。

    集团化、数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同方股份董事长韩泳江委员给出的打造国际顶级期刊的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做大做优科技期刊出版集团,打造一流学术资源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化和整合传播,以市场化运作增强国际影响力。”他说。

    “对新兴学科和产业,特别是前沿交叉学科,在期刊的设立和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韩泳江说。

    此外,韩泳江还建议改革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体制机制,“不能过度依赖SCI、唯影响因子等指标”。

    “顶级期刊背后一定有顶级的科学研究、顶级的研究成果和顶级的人才团队支撑。从我国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到了能够出现且应该出现顶级期刊的阶段。”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委员表示。

    “要改革现有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让顶级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果愿意投在国内科技期刊上。”方向建议,一流国际科技期刊建设要重视差异化发展,同时还要支持并大力发展英文期刊。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离不开国际一流学者发表的世界前沿科技成果。吴宏伟也提出,一定要重视英文期刊建设,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全链条参与我国顶级期刊建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技期刊 国际化 评价体系 集团化发展 数字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