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祖涛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现状,提出四项建议。他指出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作用关键,但面临科研平台薄弱、财政拨款不足等问题。建议启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工程”,构建分类分型建设机制,完善双轨体系;系统完善评估与评价体系,增设亚类,差异化制定标准;加大内涵式建设投入,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等;深化产教融合,将成效设为评估关键指标,引导“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旨在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校企合作。
🏗️ 启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工程”建设,构建分类分型建设机制,完善“国家级应用型示范高校”与“区域特色应用型高校”双轨体系,旨在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
📊 系统完善应用型高校的评估与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型精准评价,增设“应用研究型”“技术技能型”亚类,并差异化制定评价标准,以更科学地衡量和引导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
💰 加大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建设投入,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以及校企联合研发项目,同时赋予地方应用型高校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保障发展所需的资源。
🤝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将产教融合成效设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能力评估的关键指标,引导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并通过持续推进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助力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建言】
张祖涛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应用型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弱、获得财政拨款少,且缺乏专门和系统的建设项目来推动其发展。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启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工程”建设,构建分类分型建设机制,完善“国家级应用型示范高校”与“区域特色应用型高校”双轨体系。
二是系统完善应用型高校的评估与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型精准评价,增设“应用研究型”“技术技能型”亚类,差异化制定评价标准。
三是加大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建设投入,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以及校企联合研发项目,赋予地方应用型高校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
四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将产教融合成效设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能力评估的关键指标,引导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支持与认定力度,通过持续推进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助力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盖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