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朱晓丽分享喜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已在陕西榆林安家落户,这反映了陕西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特别是在秦岭和黄河流域。通过修订条例、建立长效机制,秦岭的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优良等级区域面积达99%以上。同时,陕西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方面也采取多项措施,如建立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使得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持续改善。
🦩黑鹳在榆林安家:作为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物种,黑鹳选择在榆林落户,直接体现了陕西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秦岭生态保护成效:陕西通过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长效常态化保护机制等措施,使得秦岭的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优良等级的区域面积达到99%以上,形成规模宏大、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地群。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陕西建立了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签订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成了高风险历史遗留矿山详查工作等,使得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
朱晓丽代表:
【代表委员带来新消息】
科技日报讯 (记者洪敬谱)“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已在陕西省榆林市安家落户。”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代表分享了这一喜讯。
“黑鹳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严苛。”朱晓丽说,这类珍稀物种选择在榆林安家,彰显了陕西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近年来,陕西始终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肩负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通过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长效常态化保护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秦岭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朱晓丽介绍,监测数据显示,陕西秦岭植被覆盖度、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优良等级的区域面积达到99%以上,已经形成规模宏大、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地群。
此外,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方面,陕西同样举措频出。该省近年来建立了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签订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成了高风险历史遗留矿山详查工作等。目前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