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活方式 03月08日
独家!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幕后直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采访了TEDxShenzhen的核心策展团队,揭示了这场知识盛宴背后的故事。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怀揣着对深圳文化发展的期许和个人成长的渴望,利用业余时间无偿投入大会的筹备。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从主题确立到讲者筛选,再到活动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TEDxShenzhen致力于为深圳带来改变,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多元化的观点,触动观众,激发思考,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他们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减少大众对深圳“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并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TEDxShenzhen是一个由志愿者团队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们加入的初衷和动机是希望通过TEDxShenzhen的文化输出,减少大众对深圳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是希望能通过参与TEDxShenzhen帮助到一些人,跳出某些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可以打开更多的新思路。

💡TEDxShenzhen在寻找讲者的时候,核心在于寻找讲者的观点和TEDx演讲的契合点。观点是核心,要看讲者的经历、故事或研究成果能否支撑其观点,这个观点需要新颖,也要与观众有关。只有那些能够触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观点,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TEDxShenzhen年度大会的筹备工作包含主题确定、品牌推广、寻找讲者、孵化观点、联系合作伙伴、招募志愿者、视觉和周边设计等等,以及现场执行,包括活动流程、场地布置、舞台呈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一定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原创 深活编辑部 2025-01-26 11:37 广东

专访TEDxShenzhen核心策展团队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苇草易折,却在水域中顽强而生;人虽脆弱,却因思考而超越其他生物。


正是出于如此对新知的追求,一个月前的深圳园博园,才有数百个原本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个体,因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而聚在了一起。这一天,互不相识的“芦苇”,共同度过了十几个紧凑而充实的小时,凝神间,言语间,改变正在发生。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13位讲者演讲精彩瞬间。图源:受访者提供



十三位优秀讲者,各自通过宝贵的18分钟,跨越科技、哲学、人文等领域,以纯粹而炽热的情感,向听众倾吐他们的洞察、经历、思索与感悟,为走向“勇敢新世界”引路。而观众则以同样的真诚,接纳着这些未曾触及的领域。


为了筹备这次大会,一群人忙碌了大半年——他们是TEDxShenzhen的志愿者,从各行各业因为各种原因加入进来:或是渴望拓宽视野、打破思维局限,或是期盼这座城市越来越好,或是人生陷入了暂时的低谷,想去新的世界看看。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志愿者与部分观众的大合照。图源:受访者提供



半年间,他们常在下班之后聚在一起,要么在香蜜公园的大本营,要么在地铁上开线上会议,有时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再爬起来去上班。他们没有任何酬劳,他们用“聚沙成塔”形容这份工作,他们说,自己是一群冒着“傻气”的人。


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样一场大会是如何筹备的?其中有多少困难和挑战?许多观众将好奇心抛在了活动的微信群里,也有人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我也要加入你们。


当深活方式终于坐下来与TEDxShenzhen的几位核心志愿者对谈时,这场大会幕后的故事,也徐徐向我们展开。




受访嘉宾:



联合策展人

金融行业


神妮

品牌推广组

 高校行政老师


陈怡

Idea孵化组

策展人


陶虓

伙伴关系组

品牌咨询公司主理人


叶神鹿

年度大会统筹组、志愿者体验组

科技行业


Alan

品牌推广组

设计事务所主理人


大璇

年度大会统筹组

商业地产




Q&A 深活专访

Q:深活方式

A:TEDxShenzhen核心策展团队




PART.   01


"Be the Change"



Q1:TEDxShenzhen是一个由志愿者团队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谈谈你加入志愿者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吗?


神妮:我从小在深圳长大,这个城市一直给人“文化沙漠”的印象,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也没有消除。所以我希望能通过TEDxShenzhen的文化输出,减少大众对深圳的刻板印象。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正处于低谷期,在网上看了TED Talk后,感觉有帮助到当时的我,于是也想通过参与TEDxShenzhen帮助到一些人,跳出某些固有的思维模式,从而可以打开更多的新思路。


婷:因为我从事金融行业,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单一,总是用商业分析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和这个世界。我希望能通过TEDxShenzhen接触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从而打开我的思维方式,去看看艺术家、科学家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陈怡:我从大一就开始做志愿者了,那时它帮我连接到了许多社会资源和人脉,接触到了课本和专业以外的世界。来深圳后,我就开始积极寻找志愿组织,最终选择了TEDxShenzhen。在这里,志愿者社群和与讲者的交流都让我的思维更开阔,作为搜寻讲者的志愿者,我每天都迫使自己获取新信息,这些信息对我的个人成长也非常关键。


大璇:首先我是想找一个跟城市文化价值相关的组织,并在这里获得归属感;其次和我的长期职业规划有关,因为我是想做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工作,而TED恰好就是一个中国人可以对外输出自己观点的舞台,所以我就加入了TEDxShenzhen。


叶神鹿:我是从观众转化过来的,参加了2022年的大会,当时我非常受触动,不管是讲者也好,志愿者也好,他们的眼睛都透露出对深圳、对生活的热爱。而当时我正好工作上比较失意,有一些焦虑,我觉得我的生活不只有工作,在深圳我还需要有另一个平台,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这边确实我交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我的心态也从“大家都好优秀,我什么也不是”转变成了“我也被需要”的感觉。


Alan:我最初的动机就是想多接触些人,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顺便也给设计找找灵感。接触久了之后,我就发现这群人真的挺有趣的,慢慢也有了感情,想着能主动为大家做点事情,在这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再到现在,我又开始想能不能真的为这座城市出点力,看看能不能给它添点新东西。


陶虓:我加入TEDxShenzhen,首先因为它是城市级的,这个真的很吸引我,因为我关注的维度本身就偏向城市文化;其次是在我面试的时候,我有去观察这个团队的状态,然后发现这个团队又纯粹又有点“傻气”,我也接触过其他的志愿者组织,有部分组织者会有较强的利益导向性,但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大学社团,尤其是那种实现自我价值、开拓视野的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这儿的人能力和视野都更强些。



Q2:TEDxShenzhen是如何起源的?


婷:TEDxShenzhen的前身其实是TEDxFutian。TEDxFutian建立于2012年,是深圳首个获得TED官方授权的TEDx组织。从2012年开始,TEDxFutian成功策划了多届年度大会,包括“我是深圳人”“实验场”等主题,后来由于外界因素,中断过两年。


我们现在这个团队则是起源于2016年,由我们的策展人梓蕙重新启动,举办了“重新连接”“异常值”等主题大会。



2016年由策展人梓蕙重启搭建的TEDxFutian团队,成功举办了“重新连接”TEDxFutian2017年度大会。图源:受访者提供



2019年,TEDxFutian正式获得TED官方的认证升级,从而成为了TEDxShenzhen,一个城市级别的TEDx组织。所以我们现在整个团队对社群的理解、对内容的追求其实都源于当时的初衷。



2019年12月1日,以“浪朝”为主题的TEDxShenzhen2019年度大会在万科前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这是升级为TEDxShenzhen后举办的首场年度大会。图源:受访者提供



Q3:TEDxShenzhen成长至今,都经历了哪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婷:从我个人视角来看,2019年是TEDxShenzhen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们的内容制作非常懵懂,完全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执行过程特别艰难。而到了2019年,我们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能够更有效地输出高质量内容。


第二个节点是2021年前后,我们开始思考团队可持续运营的问题。因为志愿者的流动性还是蛮大的,大家的工作状态、结婚生子等都是不可控的,那么经验就会被带走,下一个人又要从头学习。于是我们每个组开始自学SOP(标准操作流程),还尝试把公司那一套搬过来,后来又试了很多方法,把这些经验去沉淀下来。包括我们每年都要一起过年终的party,互相交换礼物。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传统,给大家创造一些共同的回忆,让不同年份的志愿者、讲者可以互相认识,分享、交流。


第三个节点就是2023年,我们团队进行了新的组建,并尝试了许多新的合作方式和思路。这些新的尝试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在内容和品质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Q4:TEDxShenzhen对于深圳来说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婷: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应该就是抱着“给深圳带来改变”这个信念坚持下去的,但要真的说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多少影响,其实我们自己很难说,不过我偶尔会尝到些“甜头”,这些甜头可以支撑我很久。


比如有一个软件叫Flomo,创始人在分享创业故事的时候,说他就是看了我们2018年的讲者孙方老师的分享,才对他的创业有了一个很好的支撑,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能听到他这么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认可。



在TEDxFutian2018年度大会上,XMind创始人孙方进行了一场讲题为“谁说佛系创业不能成功?”的创业故事分享。图源: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位观众说,她看了孙玲老师的演讲以后,是如何说服家人让她弟弟自由选择想读的大学专业的。其实就是这种很零碎的小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真的在影响一个个具体的人。



在TEDxShenzhen2019年度大会上,孙玲老师分享了她从一名深圳工厂生产流水线女工,到成为了美国硅谷的高级工程师的个人奋斗历程及人生感悟。图源:受访者提供



我大学的时候也做志愿者,当时我们很喜欢说的一个口号就是“改变世界”,然后我就比较坚信,你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你就去“be the change”。




PART.   02


“观点”



Q1:TEDxShenzhen是如何选择、联系讲者的?有哪些筛选标准和流程?


婷:我们在寻找讲者的时候,是在寻找讲者的观点和TEDx演讲的契合点。观点是核心,要看讲者的经历、故事或研究成果能否支撑其观点,这个观点需要新颖,也要与观众有关。


只有那些能够触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观点,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也有一些讲者因为时间冲突来不了,比如今年的徐凯文老师,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连续邀请了他三届大会,但他一直都很忙,无法出席。如果讲者当前确实没空,或者还没有好的观点,那我们可以耐心等待下一年的机会。毕竟,好的内容和观点是值得等待的。很开心的是,今年终于邀请到了徐凯文老师,和我们分享他对青少年的“空心病”的洞察,非常引人深思。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北大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演讲现场。



陈怡:首先,我们组内的小伙伴会自己去搜寻,毕竟他们都有擅长的领域。其次,我们还会依靠社群小伙伴,让大家互相推荐,我们组负责接洽。另外我们还有个自荐通道,就是在我们的公众号上发推文、提供问卷,如果讲者自己愿意来,就可以通过这个问卷跟我们联系。


接下来,我们就会去做讲者的背调。这很关键,我们要考察他的专业度、可信度,还有创新度。我们会给每个讲者建立一个背调文档,然后在内部讨论他值不值得我们去跟进和对接。如果我们觉得他有一些亮点,我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找他,可能是网络渠道,也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推荐。这中间我们也是一直不停地找、不停地聊、不停地对接,可能联系了有几十位讲者,甚至更多,但最后真正走上舞台演讲的也就十三位。



Q2:在准备演讲时,TEDxShenzhen为讲者提供了哪些支持和帮助?


陈怡:联系到讲者后,我们先进行初次访谈,我们会抛很多问题,尽量打开他的话匣子,挖出他内心真正想要讲的东西。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到两次会议,主要是建立信任和彼此了解。


然后,我们就会帮他理出几个方向来供他选择,让他自己去思考和打磨,慢慢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接着再形成初步的演讲框架和初稿。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前夕,往届大会讲者协助本届讲者挖掘观点和打磨讲稿,图中中间两位男士,左边是2022年讲者张家兴,右边是本届大会讲者丁宁。图源:受访者提供



初稿成型后,我们会给讲者配专业的演讲教练,招募一些社区观众和内部小伙伴来听,先内部试讲一下,经历过反复打磨以后,讲者才会真正走到大会舞台上进行呈现。

 


Q3: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勇敢新世界”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婷:我们是从“时代性”和“在地性”来思考主题的,此时此刻的深圳,我们应该探讨一些什么话题,我们这个社区,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声音。


比如说2024年,我们观察到人们普遍都很迷茫、累、内卷得厉害。给我一种感觉,像是我们走在一条黑漆漆的隧道里,不知道尽头在哪儿。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大会是能够给我们这个社区一份力量,一份勇敢的力量,因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走出这条隧道,这是我们主题“勇敢新世界”背后的思考。


再比如2022年的大会主题是“我们/WEWE”。那时候刚好是疫情,人们的疏离感特别强,每个人好像都活在了自己的小空间里,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意识到我们所有人是一个整体,你不是孤立无援的一个人,希望让我们的社区感受到,我们其实是一个整体,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的主视觉也设计成击掌的画面,色彩也很缤纷,给观众一种温暖、有希望的感觉。



2022年8月14日,正处于疫情特殊时期,在侨城坊巢·文化中心举办了主题为“我们/WEWE”TEDxShenzhen2022年度大会。



陶虓:主题的确定实际上是开放的,我们鼓励所有志愿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方面可以收集到更多元化的声音,就像年度关键词一样,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共同心声;另外这也与我们的社区理念相契合,我们所说的社区,不仅仅包括志愿者,还包括讲者、观众等所有参与者。这个社区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就像滚雪球一样,是因为每一个在这个社区中建立联系的人,都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主题。


陈怡:我们首先会看这个主题的传播性,二是要看大家感不感兴趣,三是它有没有歧义。2023年我们就提出了“美丽新世界”这个关键词,当时有很多人提反对票,大家犹豫很久到底用不用这个主题。后来我们是受赫胥黎那本《勇敢的新世界》启发,因为我们想聊的不仅仅是关于科技的冷思考,还有很多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所以,“勇敢”这个词,比“美丽”更适合我们这次大会,当“勇敢新世界”一抛出去,大家就一拍即合,顺理成章定下来了。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现场。



Q4:苏敏阿姨是当天最受期待的一位讲者,你们是如何联系到她的?


陈怡:这是个非常棒的巧合。那时候“勇敢新世界”的主题已经定了,但我们在思考,到底谁能真正代表“勇敢”这个词呢?同时我们也希望大会不仅有科技或学术层面的表达,也要包含个人故事的分享。那到底谁能有这样的个人故事呢?我就翻阅了我关注的B站账号,发现很早就关注了苏敏,觉得她的故事和形象与我们的主题非常契合。


我先尝试给她发私信,并加了她留的微信号,但等了三四天都没有回复。后来组里有个小伙伴看到他朋友圈里有人采访了苏敏,于是直接找这个人要到了苏敏的微信,推给了我。这真的是一种奇妙的机缘,我们很快就与她取得了联系,并开始了接下来的接洽工作。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苏敏阿姨演讲现场。



Q5:在与讲者接触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


婷:有一个点是关于苏敏阿姨的。刚和她接洽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我们就希望她在台上也能有这样稳定的输出,所以就还是需要背稿子,熟悉台上的节奏。然后她和我说她年纪这么大了,不可能记得下来这么长的稿子,她对背稿子还是有一些抵触嘛,但是到了周六彩排的时候,我们发现她开始认真了,因为她看到了大家的状态,听到了别人的演讲内容,所以那一整天她都在背稿子。


还有一个惊喜就是竹内亮导演的出现吧,我们也是在大会的前两天才知道他在给苏敏阿姨拍纪录片,包括让他做open mic也是临时决定的。我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结果效果很好,他很幽默,观众反响也很热烈。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现场,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现身open mic环节。




PART.   03


“幕后”



Q1:TEDxShenzhen年度大会的筹备工作包含哪些内容,大致历时多久?


婷:一般先是把主题定下来,然后就进入漫长的筹备阶段,每个组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专长,对主题进行诠释,包括品牌推广、寻找讲者、孵化观点、联系合作伙伴、招募志愿者、视觉和周边设计等等。


然后是现场执行,包括活动流程、场地布置、舞台呈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一定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大会结束后,我们会进行回顾和总结,比如对大会视频进行审核和剪辑等后期制作工作。整个过程,前前后后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吧。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开幕前夕,策展团队加班加点筹备活动,左起:梓蕙、陶虓、Alan、婷。图源:受访者提供



Q2:本次TEDxShenzhen年度大会为何选择在深圳园博园内举办?


陶虓:我们是先确定了大会人数,按照500到800人的体量去寻找场地。最开始考虑的是演播厅,它确实可以容纳这么多人,但说实话没有什么场景感;后来因为我恰好负责园博园的品牌咨询,彼此就顺利达成了合作。


我从自己本职做品牌的角度来说,这很有利于组织的可持续性。比如TEDx成都,它之前跟麓湖的一个城市公共空间长期合作,这就让一年一度的大会成为一个有黏性的大聚会,大家可以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相聚。


而深圳园博园和TEDxShenzhen之所以能达成合作,也是因为有很高的匹配度。另外,未来我们是想把这个当做一个城市事件来做,城市事件最好的状态就是我和这个城市的空间发生直接的联系,比起“行商”,我们更想“坐贾”,让大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稳下来,无论是合作伙伴也好、空间据点也好,都是想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努力。



观众前往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会场——深圳园博园花卉馆。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开始前,观众在深圳园博园花卉馆有序排队入场。



婷:其实找到能容纳几百人的场地并不难,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场外空间。因为我们的演讲内容在大会过后都会免费上传到网上,观众之所以愿意购买门票来现场听一整天,肯定是为了沉浸式感受现场演讲(毕竟现场看和网上看还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与志同道合的人结识和交流,与讲者进行面对面地互动。


如果现场没有足够的场外空间,我们就无法支撑这样的交流和互动。而园博园内的自然环境就能让人很放松,大家可以在散步时聊天,或者在草坪上坐着听音乐,享受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也在名牌上设计了大家可能关注的话题,希望以此打开话匣子。



深圳园博园为本届大会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上图左:户外就餐区;上图右:“意犹未境”手碟音乐体验工作坊;下图:演讲嘉宾郑宇健教授在园博园草坪上给观众们上了一堂难忘的户外哲学课。



Q3:活动的举办形式是如何确定的?是否有参考国外TED的流程和模式?


婷:我们会有所借鉴,但每个TEDx组织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虽然TED总部给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但具体的实施细节并没有严格规定,只是一些较为宽泛的指引。


我们也会通过社区分享,向其他TEDx组织学习,并进行大量的调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设计。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大会的主题是什么?观众的体验是怎样的?从观众收到邀请邮件的那一刻起,到他们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行动路线、现场氛围,甚至是午餐和Afterparty的交流模式等等,都要考虑好。比如为了让大家不尴尬,我们在草坪餐桌上放置了小卡片,设置了一个话题来引导大家破冰。再比如在Afterparty中,观众可以和讲者共进晚餐、交流心得。



上图:在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Afterparty环节,观众与讲者嘉宾们共进晚餐,愉快地交流。下图:野草寮乐队还带来了一场即兴演出。



Q4:举办活动的资金来源是什么?门票收入能填补成本吗?


陶虓:一部门来源于门票,非营利组织不代表不能收门票,收门票一是为了筛选,二是为了让活动的价值含量更高。但门票没办法完全覆盖掉我们的成本,乐器、灯光、摄影师、各种设备等都需要付费请专业的团队,讲者的住宿和路费我们也要报销,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预算,所以另一部分就要依靠外界的赞助,包括资金和物资两方面,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合作伙伴的支持。



Q5:主办方是从哪些方面把控大会当天的演讲质量和活动效果?


叶神鹿:主要是彩排吧。大会之所以安排在周日,是因为周六要彩排,我们要求全员到场,让大家熟悉场地,尤其是Idea孵化组的,一定要让所有的讲者全部在舞台上过一遍,甚至过一遍都不够,因为我们只有这一次的机会让大家熟悉第二天的演出状态。


我们保证活动效果除了彩排,还有活动前期我们开了无数次会来优化rundown,我们的rundown细化颗粒度甚至精确到了秒。这个过程涉及到所有组的小伙伴,每次开会都会沟通很久,多次权衡观众体验、志愿者投入成本、资金成本才达成决议。在彩排当天,又会发现很多新增问题,有好多志愿者伙伴都熬夜到了凌晨才赶在大会之前解决。



TEDxShenzhen核心策展团队志愿者与年度大会的讲者在一起。图源:受访者提供



Alan:我主要负责配合现场所有流程,去把控视觉上的呈现效果,把舞台大屏上显示的每一张图片仔细审查一遍,确保每张图片的内容准确无误,并且要在适当的时间点出现。也需要与导演团队紧密配合,熟悉每次音乐的出现节点,确保整个视觉效果的流畅和协调。


婷:对,上台和下台的音乐时间我们都要精确到秒。那天我就一直站在操控台旁边,每个讲者都有一个对应的小伙伴负责盯着PPT,确保切换画面和人物时不会出错。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专业做活动的,所以当你真心参与进去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件事情能做得这么好有多么厉害。包括负责切音乐的那位,他其实是位律师。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策展人梓蕙对大会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也一直用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现场志愿者工作身影。图源:受访者提供



Q6:TEDxShenzhen的听众主要来自哪些领域和群体?怎样从报名表中筛选观众?


婷:我根据报名表所观察到的是,今年观众的行业领域比以往更加丰富,除了以文化类爱好者、女性观众为主外,我们还看到了更多来自法律、金融、政府、创业、科研以及学生等不同背景的人群。


我记得今年有一位50后的观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我们的活动主要吸引的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但今年,观众群体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了。



TEDxShenzhen2024年度大会活动现场。



我们很期待影响那些本身就具有影响力的人群,比如说教师、政府官员、公司高管等等,他们一旦受到启发并发生改变,将影响更多的人。比如,我们曾有一位讲者在某次大会里,对一个关于职场PUA的话题产生了反思,一直考虑自己有没有对员工PUA。


在选择观众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希望确保观众群体既足够多元,能够涵盖各种行业和背景,又足够同频,能够相互交流和启发。




?


本次采访是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几位志愿者在下班之后匆匆赶来,一直聊到深夜十一点多。他们本是非常疲惫的状态,却在每一次的发言中,展现着兴奋与激情,眼睛里也闪烁出丝丝光芒。这或许就是他们平常的样子:在日常工作的重压下,于此处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热情与思考。


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稳健前行,这群非专业的人,一直尽力做着专业的事,在途中偶尔收获的“甜头”,既支撑自己,也让更多同频者在此聚集,从而又滋养更多具体的人






撰 文


宋文慧

摄 影


粟玺

编 辑


渔云



延展阅读 

READ MORE


逐光,向2025许个愿



精神宣言书店



野草寮,猛走音乐之路



我们在蛇口给深圳过生日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公众号&小红书:深活方式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TEDxShenzhen 志愿者 文化活动 深圳 知识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