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8日
今年预算案的“新鲜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财政预算案展现出更加务实的姿态,赤字率设定为“4%左右”,为年中调整预留空间。财政支出向科技、安全、民生领域倾斜,弱化基建相关支出。同时,预算案下调非税收入增速,对税收收入提出较高要求,并对名义GDP增速的估算更为客观。中央政府债券发行比例明显抬升,承担更多逆周期调节重任。然而,政府性基金收入或面临房地产市场复苏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整体而言,预算案在财政支出结构、收入预期以及发债策略上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 **赤字率弹性表述:** 2025年财政赤字率设定为“4%左右”,而非精确数值,这种弹性表述为年中财政政策的调整预留了空间,也表明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政策工具。

💰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财政支出将更多向科技、安全、民生领域倾斜,教育、外交与国防、科学技术的支出比例提升明显,而与基建相关的支出重要性则有所弱化。

📉 **非税收入弱化:** 预算草案将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定为-14.2%,有意弱化其对公共财政收入的支撑,同时对税收收入提出了较高的增长要求。

📈 **中央发债比例提升:** 中央政府债券发行在政府债券发行总额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中央发债规模首次超越地方,表明财政端逆周期调节的重任更多由中央承担。

哪些“花钱之道”?

随着两会的召开,新一年预算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回顾过去几年,宽财政的实际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今年的核心在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哪些实招落地。透过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新鲜事”——除了“4%左右的赤字表述打破了刚性惯例、为年中预留了调整余地,今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噱头还体现在名义GDP的修正、非税收入的规范、中央发债的强化等等。随着财政更加务实,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偏差也将迎来修正。

4%的赤字率可能并非是终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财政赤字率定为“4%左右,而非精确的“4%”,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2014年以后,除了2020年在特殊情况下将赤字率目标设定为“3.6%以上、随后两年赤字率目标以左右二字作为后缀之外,其余年份均采用刚性数值目标。2025“4%左右的弹性表述,保留了财政年中加码的可能性,对应了蓝部长昨日在记者会上所说的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赤字规模扩大后,支出投向哪?科技、安全、民生是答案。2024年决算案细项财政支出占比相比,今年财政支出将更多向科技、安全、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投向教育、外交与国防、科学技术的支出比例提升最为明显。相较之下,2025年与基建相关的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其重要性都在明显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赤字规模扩大,不仅上修了财政支出,同时下修了财政收入。背后一大原因便是非税收入的不可持续性,财政部早在去年年底便提出严禁征收过头税费2025年预算草案中将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定为-14.2%,有意弱化它对于公共财政收入的支撑相较之下,2025年对税收收入的要求还是比较高,除了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预算草案对于其他税种的要求均是正增速。

与收入目标相似,对于名义GDP的定调也更务实了。若用目标赤字率和赤字规模倒推隐含名义GDP增速,可以发现2025年对名义GDP增速的估算更客观了将隐含名义GDP增速从2024年的7.4%下调至2025年的4.9%,同时隐含GDP平减指数也从2.4%下调至-0.1%。在修正之后,预计届时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会明显减小。

除了赤字债,2025年中央整体发债比例明显抬升。2025年中央政府债券发行(包括普通国债与特别国债)在政府债券发行总额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其发债比例占56.2%这也是近年来中央发债规模首次超越地方,可见财政端逆周期调节的重任更多由中央承担。

不过,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预算草案目标可能有一定难度。虽然2025年预算草案再次下调了政府性基金的本级收入目标,但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复苏、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仍处于负增长区间的趋势来说,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还面临一定压力,需要房地产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助力。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3月7日发布的《2025年财政预算案点评:今年预算案的“新鲜事”》,报告分析师:陶川 SAC编号 S0100524060005,钟渝梅 SAC编号 S0100124080017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