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68岁的父亲曾是下岗工人,后靠赶集摆摊供孩子读书。来到省城后,他依然忙碌,赶早市卖菜,虽历经波折但生意不错。子女虽心疼但父亲坚持,最终子女妥协并提供便利,父亲的坚持激励着整个家。
🎈父亲曾是下岗工人,后赶集摆摊维持生计。
🛺来到省城后,父亲坚持赶早市卖菜赚钱。
💪子女虽心疼但父亲执意如此,生意还不错。
🤝父亲在卖菜中结识朋友,得到顾客认可。
❄️子女妥协后为父亲提供便利,父亲的店已开八年。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爸爸1957年出生,今年68岁,最早在煤矿上班。作为钻井挖煤的工人,以为抱到了人生的“铁饭碗”,结果人到中年突然梦碎成了下岗工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即便下岗也只允许爸爸进行了短暂的失意。没多久他就钻研出来了点子,买了辆二手三轮车开始做小生意。他穿梭在十里八乡,到处收当季树上长的地下种的瓜果,然后去更远的大集上赶集赚差价卖。就这样,在种地之余,他尝试赶集摆摊卖零生,和妈妈一起辛苦半生,供养我和哥哥读书上学成才。2010年,哥哥结婚后有了第一个孩子,把妈妈接来了省城照看孩子,留爸爸一个人在农村老家,一个人继续赶集照顾着他的四季和瓜果生意。2014年,我大学毕业之后,也回到省城找了工作。一家人就剩爸爸一人,像个“留守老人”一样,在农村老家过的粗糙又简陋。回去一次我们就劝爸爸一次不如也搬去吧,他却总是舍不得老宅舍不得田地,但最终在2017年60岁那年拗不过说道,来到了距离农村150公里的城市,加入了我们的城市“新家”。来的那一天,他舍不得自己新买的三轮车废弃在老家,不坐车也不让接,自己给车加满了油,后车斗拉着家当就上路了。骑三轮车着来的时候,还格外爱护,怕骑太久过热烧坏了车,只能骑一阵休息一阵,直到下午四点,我们才见到了风尘仆仆又姗姗来迟的他。来到闲了没两个星期,忙了一生的爸爸根本坐不住,天不亮自己就摸索着去劳务市场,跟着建筑队干零工,每天坐公交车回家天大黑,但一天能拿三百块钱的工钱,他仍然高兴的不得了。干零工不是长久之计,没多久他开始绕着小区周边闲逛,开始考察家附近早市的生意,还去几个蔬菜批发市场打听价格,回来跟我们说想去早市卖菜试试,最后没等我们同意,骑着三轮车就开工了。赶早市卖菜并不是个好营生,一毛一块赚的都是辛苦钱。哥哥看不下他风里雨里赶早市,跟他商量着租个早市旁临街的门头,让他别再早起赶早市了,正常时间点卖菜当个消遣,干门头生意就行了。结果这下让爸爸抓到了机会,既赶早市,又干门头,一句不听劝,就要多赚钱。因为他执意赶早市卖菜,家庭会议开了不下五次,他说他看孩子帮不了忙,自己卖菜至少家里有菜吃,自己家吃菜不花钱。这样互相争执较量下,他的菜市场,竟然在零零碎碎里开了起来,还开得不错。首先是他如愿赚到了钱,开心的跟我们炫耀,说:“xx村的老头,现在都没我厉害!”二姑来坐飞机去广州看孩子,他担心自己的妹妹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害怕,心疼又有底气的跟二姑说:“去了别担心,你别害怕,我现在有钱,不够花了找我。”吃饭喝酒聊到小时候下岗家里穷,学费都要找人借,还说怎么没早来,早来赚这些钱,我和哥哥上学就不会吃那么多苦了,但转念一想早来也没用,现在的房子和门头那时候是万万买不起的,又难掩失落。60岁+,爸爸仿佛是第一次得到这么容易赚钱养家的机会,他满眼欢喜,一刻都不舍得松手。他还在他的早市和门头认识了很多相近年龄的朋友。爸爸做人实在,卖菜从不缺斤少两,菜品不新鲜给折低价也跟人提前说,还总习惯随手送几颗香菜葱花给人做调味,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顾客跟他熟悉,没事也喜欢来找他唠嗑聊天,忙的时候甚至帮他撑塑料袋帮忙卖菜。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差不多年纪的老人朋友,还会给爸爸带茶叶月饼和点心,让妈妈都忍不住感叹:“你爸爸这人,到哪都沾朋友!”我以为他卖菜卖的自得其乐,也没有真正亲眼见过他卖菜的辛苦,所以一直不太劝他。直到有一天,我早上上班临时有事绕路路过早市摊位。按时间点,上班的时候早市该散了,我只是很随意往那一撇,就看到他抱着自己秤在和城管在拉扯,年纪一把半拖着身体,在那低声下气的求人家。这个画面,对我太残忍了。我随意停下车,追过去问怎么了,城管说:“早就过了早市开放的点,大爷还在卖还不走,好几天都这样,得把称没收了警戒一下。”还有一次,是本地推送凌晨工作的人们,他们在大冬天的早晨去了早市,恰巧拍到了爸爸。在冬季漆黑的夜里,爸爸头顶有一盏灰暗的灯,他穿着棉大袄,带着厚帽子,手揣在袖子里,一个人坐小板凳上,等人来买菜。最后一次,是他的门头整排整体装修,结果爸爸还不放弃赶早市。赶完早市后,他白天在门头前面继续摆摊卖剩下的菜。那天下雨,我看着有个老人披着雨衣打着伞蹲那卖菜,我第一眼甚至都没有认出他,回家我问妈妈我爸呢,才确定雨里那个老头就是他。为人子女,这一个个画面,对我太残忍,太具有杀伤力了。我和哥哥仿佛被打上了不孝的标签,我们把父母带到城市享福,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这样的画面,让我忍不住哭,也忍不住心疼他,更忍不住因为这些事,在后来跟他一次次吵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到底在图什么?我和哥哥已经足够经济独立,在这个城市,给他和妈妈安排了同一个小区独立两室一厅的住房,也完全没有丝毫推诿过好好孝顺他们的责任。再退一步,他下岗后,哥哥上班就给他补齐了养老年限,他现在跟退休的老人一样有了稳定且不算低的退休金,为什么不可以老老实实、安安分分的享受晚年生活?帮忙带带孩子,没事去遛遛公园,像个城里的老人一样,非要去赶这个早市非要卖菜,受这个辛苦呢?这些年,因为早市的事,前前后后我跟爸爸发过无数次脾气,情急时刻,甚至到最后说出了:“你不要再干了,你明天再三点出门批发卖菜,我把你车给你卖了!”哥哥也一样,但爸爸就是闷头不语在那听着。他的理由是人不能不干活,不干活人就完了。说身体是越活动越好,还列举了几个老乡,一闲下来人就去世的噩耗,还说吃我们喝我们的不行,自己有才行,必须干,要一直干,他说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和能力心里都比我们有数,让我们放心,干不动了他自己会不干了。最后妥协的结果是他答应了下雨下雪结冰等太热太冷的恶劣天气保证不会出门卖菜,身体感冒发烧也不会撑着去卖菜。我和哥哥后退一步,尽量给他提供便利,置办防寒防冷防冻的衣服外套,给买棚安大灯安监控,手机收钱大喇叭音响也都给买了高配。就这样,到今年2025年,爸爸的蔬菜店开了已经八个年头了,他也到了他人生的68岁,但却依然不放弃。过年回老家,老朋友见到爸爸,跟爸爸开玩笑说爸爸现在像个干部。还有像他一样马上年后进城看孙子的人找上门问爸爸讨教卖菜的经验,他洋洋得意的样子,仿佛提前得了三好学生奖状小学生。大概他经营的菜市场,就是他年近七十,再一次适应生活转变,融入生活,赢得人生的证明。每年过年是爸爸菜市场必须关门的时刻,今年一家人出去旅行,路过爸爸旧时走过的十里八乡和赶过的集市旧地,他一直滔滔不绝,讲起当时雨大水猛,自己在这被冲走了一车桃,讲起给我和哥哥凑学费凑不到着急,觉得没给我们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对不起我们,但好歹我们俩都有出息,最后的结束语是一切得来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要继续好好干。我忽然想起哥哥有次聚餐吃饭总结说:“爸爸就像一头驴,找着路拴上了绳子,剩下的就只知道不停歇的闷头拉磨。”大概也正是这个劲头,激励着他,也润泽着我和哥哥,以及我们整个家。我决定不再劝爸爸,但会对爸爸再好一点,常常体检,多多关怀,量力而行,这次我们做后盾,让爸爸做自己。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文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