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06日
打破“粉红税”:女性的产品反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在汽车等产品中,女性需求被忽视的现象,以及如何打造女性友好型产品。强调要去掉刻板印象,满足女性作为“人”的需求,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还提出了做好女性友好型产品的三个建议。

🚺去掉刻板印象,看见女性作为“人”的需求,不能单纯从外表定义女性产品。

💃好的产品让女性成为“自己”,从迎合社会审美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

🔑女性友好型产品的三个密码:增加团队女性决策权、细化消费/服务场景、通过社会责任展现态度。

一个反常的商业现象,特斯拉、小米SU7等一个男性为主导的汽车产品出乎意料地在女性群体中收获了很多口碑和好评。

他们没有专门定位女性群体,而仅仅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去完成一件“好产品”的命题,就能够使女性用户疯狂。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女性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如何服务好女性群体?能满足女性需求的产品意味着什么?

一百多年前,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抗议;一百多年后,我们讨论如何更好的服务女性用户,这不仅是出于商业的考虑,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01 撕掉刻板标签,看见“人”的需求

有多少企业女性产品的产品经理是男性?

据我了解在卫生巾大面积被曝“塌房”前,包括卫生巾在内的企业,女性产品的产品经理不少都是男性。

是男性的原因,我们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到,没有生育成本、精力、体力强、不容易情绪化(刻板印象)……,不能再聊了,再聊下去就是两性社会问题了。

男产品经理做女性产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同理心、想当然,做一辆女性用车,想当然的用粉红色,设计的卡哇伊,比例小一点等。

这还是用了心的,只不过是用错了方向,不用心的直接就把男性产品比例缩小就敢定位是女性产品。

曾经就有某车企推出过一款“女神版”车型,粉色油漆+美妆镜+香水喷雾,整个车香香的布灵布灵的,结果出乎意料,车上市的第三个月就滞销了。

与之相反,特斯拉这种没有宣传过是为女性用户造的车,用户群中却有40%以上的女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女性选择特斯拉?调研后发现,她们可能说不出很多参数,但是她们会说因为它操作简单、隐藏门把手不会刮花美甲、中控台能放电脑包……,甚至还有的会说“因为它很酷”。

再说个极端的,长城坦克300,我们印象中应该全部是男性用户的越野车,女性用户的比例也已经达到了30%。

所以,不考虑性能,单纯把女性产品理解为外表绚丽,把女性与粉红和柔弱划等号本质上是一种刻板印象。

今天的女性早已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女性权利意识崛起,她们需要的不是“怜悯”的“施舍”,不是高姿态给予的“特殊照顾”,而是要求以平等的眼光,让自己被纳入产品研发的主视角。

换句话说,就是去掉刻板印象,看见她们作为“人”的需求。

02 好的产品让女性成为“自己”

过去,女性有多被忽视需求,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能感受到。

有个女性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对,就是那个每年都有超模走秀的内衣品牌。一个做女性内衣品牌办走秀是给女用户看产品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从网上的讨论和传播的素材来看,这是一场充满了男凝的品牌传播,它有一种隐含的心理暗示,你只有性感、身材好才能获得男性的喜欢,获得男性的喜欢你才能在社会上受到更多关注和欢迎。

但是这样的产品舒适吗?女性用户真的喜欢吗?我们没有在网络上看到大规模的关于它舒适的讨论。

而至于喜欢,没有人喜欢被凝视、被物化,处于弱势地位的迎合不代表她们真实的态度。

再比如,之前传统家电把厨电命名为“女王套装”,看似抬高女性把她们称为“女王”,但是转头又把家务当作她们的本职。

这种传统视角的产品定义和品牌宣传在早些时候特别常见。

但是现在流行的一些产品,让我们看到了女性需求被正视的迹象。比如维多利亚的秘密用“完美身材”定义女性,新兴品牌ThirdLove的就说“你的身材就是正确尺寸”。

消解社会制造的女性身材焦虑,让她们为自己的身材做主。

方太推出母婴级洗碗机时,强调“释放时间,而非绑定厨房”,打破了女性与厨房的关系锁链,让女性回归自我,而非绑定家务。

这些产品无一例外,成为市场的爆品,尤其是受到女性用户的欢迎,这些变化背后其实反映着女性消费心理的转变:

那就是她们不再为“被物化的赞美”买单,而是为“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付费。

从迎合社会审美到自我价值实现,女性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产品和品牌上做更多创新,比如:

第一,功能升维。在产品功能为女性考虑,比如徕卡相机联合女性摄影师,优化了相机握持的手感,更适合女性握持和把控。

据我所知,一些摄影机等重大的机械设备也开始考虑女性群体,进行了减重替代等的一些改善。

还有Keep,一个全人群的运动解决方案平台,针对女性制定了专门的生理期运动方案。

第二,体验破界。女性天然对美的感知力更强,产品和品牌美的渲染能带给她们更好的体验。

比如内外内衣把试衣间做成了女性艺术空间,每个进去试衣服的女性都能在爱、尊重与艺术的氛围里感受自我,完成从爱自己到爱产品的转化。

观夏,长久以来香水是被西方品牌定义和把控的市场,观夏用东方植物的美学重构“女人香”,让中国女性在新的体验中找到共鸣。

第三,情感共鸣。女性最渴望的不是“特殊照顾”而是理解,珀莱雅2021年的宣传语“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聚焦社会对性别的偏见,倡导所有人回归“人”的层面,强调所有人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女性消费心理的转变意味着过去赞美她们美丽、贤惠、温柔的路子都走不通了,而真正理解她们现状,鼓励她们做自己、爱自己的产品注定受到市场热捧。

03 女性友好型产品的三个密码

所以,符合现代女性价值观的Lululemon把瑜伽裤做成了“华尔街战袍”,捕捉到这样风向的始祖鸟把硬壳冲锋衣做成了通勤爆款。

并且女性的购买力已经不局限于衣服、首饰、美妆。数据显示,女性主导的家庭购车决策权占比从31%上升到了57%。

换句话说,包括车在内的高价值产品,女性的决策权和购买力也越来越强。

这背后暗含着一个新的消费公式:女性产品≠更小更美更便宜,而是更高频、更高溢价、更高忠诚度。

那么如何做好女性友好型产品呢?我有三个建议,给你参考:

第一,增加团队女性的决策权。比如蔚来就组建了「女性产品经理联盟」,要求所有新车必须有女设计师盲测环节。

不是针对女性用户的产品也要有女性决策的角色,为什么?因为女性的细腻、敏感是一种天生的性别优势。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发现:原始部落制作陶罐时,女性工匠会自然调整罐口弧度以适应舀水动作,这是一种本能的设计智慧。

这样的特性能够与团队男性形成互补,打造出更好的产品。正如某位设计大师所说:当设计开始尊重女性身体,就会诞生更人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细化女性消费/服务场景。比如小米运动APP能根据生理期,同步提醒调整运动强度。

有些全年龄段、全社会角色的产品或服务不一定要单独细分做一个女性产品出来,在产品定义的阶段,细化产品/服务的场景颗粒度,多为女性用户考虑一点,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通过社会责任展现对女性的态度。比如Babycare发起的“关爱背奶妈妈,共筑爱的2平方”的母婴室共建公益项目,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外,他们还在杭州火车站尝试建立移动母婴室,携手妇幼精准医疗帮扶援助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母婴室的发展。

企业通过发起女性相关公益项目,展现自己对女性群体的态度,能够与产品和品牌产生互动,增强公众的好感度。

女性友好没有标准的公式,它源于企业的谦卑之心、责任意识和由始至终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而油然而生。

它不因强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也非用户频繁严苛要求才得以实现,仅凭企业自身的高度自觉,正因如此,那些“用心”的企业,才会备受我们偏爱吧。

结语:

当特斯拉的安全带卡扣避开孕妇隆起的小腹,当小米SU7的中控台恰好装下电脑包,这些设计或许比任何粉色车漆都更接近「女性友好」的本质——它不是在产品上打性别标签,而是在人性刻度上做价值对齐。

一百多年前那场罢工争取的是生存权,今天的产品革命争夺的是定义权:女性需要的从来不是「女士专属」的恩赐,而是「人」本该享有的设计尊严。

那些征服女性用户的产品,不过是率先读懂了人类工程学先知的洞见:“当你的产品让女性用得顺手,它大概率已经成了全人类的优选方案。”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或许产品进化史也该补上后半句:

“而当产品开始真正为女性设计时,人类才终于学会了完整地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仓新国货研究院”(ID:gucangchanpinjia),作者:华章,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女性需求 产品设计 女性友好 消费心理 社会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