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03月05日
AI眼镜大战MWC25:AR显示是标配,生态互联成下半场焦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MWC25上,AI眼镜成为焦点。雷鸟、魅族、闪极、传音等厂商纷纷展示其产品,揭示了AI眼镜领域的新动向。骑行眼镜等细分市场崭露头角,厂商们正探索AI眼镜与手机、AI助手、智能穿戴设备的联动,构建更广阔的智能生态。同时,AR显示技术逐渐成为AI眼镜的标配,提升交互体验。AI眼镜正加速生态整合,有望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终端。

👓 BleeqUp推出全球首款AI骑行眼镜,将AI眼镜的概念扩展到专业骑行领域,内置16MP高清摄像头,支持1080p视频录制和AI智能编辑,为骑行爱好者带来全新体验。

📸 Ray-Ban Meta的出货成功,确立了AI眼镜的产品范式:接近日常眼镜形态,强调AI语音交互和第一人称拍摄。但部分厂商选择加入AR显示能力,如Rokid Glasses和星际魅族StarV Air 2,提升交互效率和场景泛化能力。

🤝 手机厂商和XR厂商在AI眼镜市场具有竞争力。手机厂商拥有软件优势,AI眼镜依赖手机进行算力支持和数据处理。魅族StarV Air 2能同步手机日程表和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提醒,雷鸟创新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

💾 江波龙推出超小尺寸eMMC和超薄ePOP4x存储方案,为AI眼镜等设备节省内部空间,提升存储容量,已获得高通、展锐等厂商的认证,推动AI眼镜存储配置的跃升。

当地时间 3 月 3 日,MWC25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雷科技 MWC 报道团正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一线报道。

作为全球移动通信盛会,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无疑是观察科技行业变化最好的窗口之一,MWC 上展示的产品、技术也深刻地影响未来的整个移动行业。

从这个角度看,MWC25 上 AI 眼镜的亮相则是一次充满意义的象征,雷鸟创新、星纪魅族、闪极、传音、BleeqUp(致敬未来海外品牌)都把旗下 AI 眼镜带到了这个世界舞台进行展示。

雷鸟 V3,图/ 雷科技

坦率地说,MWC25 上新品并不多,雷鸟 V3、魅族 StarV Air 2、闪极 A1 都是早已发布且开售的 AI 眼镜,只有传音、BleeqUp 带来了全新的产品。但在 MWC25 的舞台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 AI 眼镜这个新品类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骑行眼镜”亮眼,AI 眼镜走向细分之路

目前来看,现阶段 AI 眼镜面向的核心用户,其实主要还是已有的眼镜用户,包括近视眼镜用户以及海外市场比较主流的太阳镜用户。毕竟眼镜本身还是存在明显的体验门槛,眼镜用户相对很容易接受和过渡。

并且,AI 眼镜也是在传统眼镜形态上的一种「轻」赋能。

但 AI 眼镜的赛道显然还远未固化,作为致敬未来旗下海外品牌,BleeqUp 在 MWC25 期间就带来了一款全球首款 AI 骑行眼镜——BleeqUp Ranger,把 AI 眼镜的概念扩展到了面向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骑行眼镜上。

BleeqUp Ranger,图/ 雷科技

这里可能需要一提,致敬未来作为前锤子科技 COO 吴德周创立的 AR 初创企业,此前仅在 2023 年面向国内市场推出过一款 AR 眼镜——ARKnovv A1。现在来看,致敬未来也在拥抱 AI 眼镜的潮流。

而在 MWC25 现场,BleeqUp 工作人员在接受雷科技采访时还透露,这款眼镜计划 3 月底登陆海外众筹平台,5 月还会联合宝岛眼镜在国内市场推出,骑行爱好者值得期待。

回到产品,BleeqUp Ranger 最核心的定位就是结合了 AI 眼镜与骑行眼镜,号称可以取代繁琐的骑行设备,包括开放式无线耳机和运动相机。

除了加入大模型驱动的 AI 语音助手,并且支持对讲功能,BleeqUp Ranger 的一个关键在于,眼镜内置了一颗 16MP 高清摄像头,支持 1080p 视频录制,视野范围达 120 度,确保骑行过程中捕捉更多画面细节。

BleeqUp Ranger,图/ 雷科技

不仅如此,BleeqUp Ranger 支持多种拍摄模式切换(如风景模式、运动模式),适应不同骑行场景需求。拍摄素材后,用户还能利用 AI 自动识别风景、紧急刹车等关键时刻,帮助用户快速筛选和编辑重要片段。

核心配置上,BleeqUp Ranger 搭载了一颗高通骁龙 W5 芯片,内置 32GB 存储空间,可录制长达一小时的 1080p 视频。甚至,通过可选的头盔式电池包扩展到五小时,满足长途骑行的记录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MWC25 上,雷科技 MWC 报道团还看到了江波龙对 AI 穿戴设备这个赛道的全新布局,给对应设备提供专属存储方案,其研发的 7.2mm×7.2mm 超小尺寸 eMMC,相当惊艳。

相较标准款,江波龙在这款超小尺寸 eMMC 上实现了面积锐减约 65%,可以为内部其他组件腾出大量宝贵空间,相当于给智能手表、AI 眼镜等设备施了「空间魔法」,而且 128GB 的大容量在同类小尺寸产品中一骑绝尘。

图/江波龙

还有 0.6mm(max)的超薄 ePOP4x,巧妙集成了 eMMC 和 LPDDR4x,厚度比上一代直接「砍」掉 25%,大幅节省 PCB 空间。根据江波龙透露,这些「小而精」的存储产品,目前已经「落户」全球知名智能穿戴设备,ePOP4x 还成功拿下高通、展锐等主流穿戴 AI SoC 厂商的认证,相信也会推动整个AI眼镜存储配置的跃升。

骑行方面还值得注意的是,BleeqUp Ranger 采用轻便耐用的 TR90 材料,重量不足 50 克,同时具有 IP54 防护等级,能抵御灰尘和湿气,并且具有 UV400 防护和防雾设计。对于近视用户,也可以单独购买夹式镜片插入,就不需要再戴一副眼镜。

AR 显示是AI 眼镜的必经之路

Ray-Ban Meta 出圈至今,不仅带来了 200 万副的出货成绩,也给 AI 眼镜带来了一种产品范式:在形态上接近日常佩戴的眼镜,在功能上强调 AI 语音交互之外,还加入了摄像头实现第一人称拍摄,也作为 AI 视觉能力的硬件基础。

图/ 雷科技

但并非所有厂商都认为这是 AI 眼镜的「成熟态」,一部分厂商选择进一步砍掉摄像头,比如界环 AI 音频眼镜;一部分厂商跟随 Meta 加入了摄像头,比如闪极 A1、雷鸟 V3 拍摄眼镜。

当然,还有一部分厂商多考虑了一层,在 Ray-Ban Meta 的「AI 眼镜」产品范式基础上加入了显示支持,比如 Rokid Glasses AR+AI 眼镜以及星际魅族 StarV Air 2,都在轻量化的机身上实现了 AR 显示的能力。

传音旗下品牌 Tecno 则是主打一个雨露均沾,在 MWC 期间除了发布一款定位 AI 拍摄眼镜的 AI Glasses,还有一款 AI Glasses Pro,核心差异就在于加入了 AR 显示能力,定位类似 Rokid Glasses 的 AR+AI 眼镜,甚至更进一步采用了双光机方案。

Tecno AI Glasses Pro,图/ 雷科技

更具体地说,Tecno AI Glasses Pro 采用了 MicroLED+树脂衍射光波导双目异显方案,同样是单绿色显示,也支持 AI 翻译、导航等场景。而 Tecno AI Glasses Pro 不是第一款,也不会最后一款支持 AR 显示的 AI 眼镜。

根据早前的爆料,不管是箭在弦上的小米 AI 眼镜,还是预计秋季发布的第三代 Meta Ray-Ban 联名 AI 眼镜,都将加入显示模组,实现了 AI 眼镜的显示能力。

事实上,早在之前 Rokid Glasses 的报道中,雷科技就分析了 AR+AI 眼镜在实际体验中优势,核心就在于,语音交互尽管足够自然,但在设备上的输出效率(对应人的输入)天然较低,所以纯语音交互在实际场景下有很多天生的缺点。

图/ Rokid

而通过结合 AI 语音和视觉增强,这种视觉+听觉的交互体验,不仅更符合人类天生的认知习惯,基于听觉与视觉的双向输入输出,也更能发挥今天 AI 的场景泛化能力。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包括 Tecno AI Glasses Pro 在内 AI 眼镜普遍支持的 AI 翻译,AR+AI 眼镜不仅在获取翻译「信息」的效率上天然更高,而且在嘈杂环境下,仍然可以通过屏幕展示翻译文本。

与之相对的是,雷科技 MWC 报道团在现场还体验了最新搭载「超级小爱」的小米 Buds 5 Pro,在面对面翻译的场景下稍微吵一点就完全不可用。更重要的是,这还不是隔音问题更大的开放式耳机(包括其他 AI 眼镜)。

不过具体到交互方式上,Tecno AI Glasses Pro 远不如星际魅族 StarV Air 2 来得丰富,后者直接提供了语音、物理按键、触控、手机、智能指环等,而且在做工质量、产品完成度上也更高。

争夺生态位,AI 眼镜加速合纵连横

尽管 AI 眼镜在形态和功能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不可忽视的是,行业已经在朝着更深度的生态整合迈进。

从 MWC25 的趋势来看,不仅是在渠道端尽可能覆盖广阔的线下眼镜店,AI 眼镜也逐步嵌入更广阔的智能设备网络,而与手机、AI 助手、智能穿戴设备的联动能力,或许也是 AI 眼镜真正突破的关键。

事实上,手机厂商、XR 厂商无疑是 AI 眼镜市场最有竞争力的玩家。手机厂商的优势毋庸置疑,除了拍摄算法等方面的软件优势,目前市面上的 AI 眼镜,大多仍需依靠手机进行算力支持、数据处理以及联网接入云端 AI,包括雷鸟 V3、魅族 StarV Air 2。

图/魅族

不过得益于自家手机,魅族 StarV Air 2 能同步手机日程表与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提醒服务。包括传音的 Tecno AI Glasses 系列,也在宣称眼镜能与自己的手机进行生态上的联动。

与此同时,雷鸟创新也在围绕雷鸟 V3 构建自家的生态,包括计划中的 RayNeo 电台、连续视觉大模型、手机通知 AI 总结播报、QQ 音乐点播、AI 新闻播客、全场景录音总结、支小宝扫码支付等等功能。

从个人计算平台的发展来看,AI 眼镜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在可穿戴设备生态中与智能手表等产品形成互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 AI 眼镜都在探索与健康监测设备、智能戒指等穿戴设备的深度融合,使得 AI 眼镜不仅是信息终端,更是感知终端。

总而言之,AI 眼镜突破「单一硬件产品」的趋势正在变得愈发明显,正如本届 MWC 的主题词「连接」一样,越是连接更多的智能设备,构建一个广阔的智能生态,AI 眼镜才越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下一代个人计算终端。

而 MWC25 只是这一进化过程的一个缩影。

本文来自“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眼镜 MWC25 智能穿戴 AR显示 生态整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