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3月04日
攻克两项空白技术难点后!复旦首创的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大学宣布其附属医院成功实施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该手术采用全球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通过微创手术搭建“神经桥”,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患者术后24小时可恢复腿部运动,未来将持续优化。

🎯复旦大学首创“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为瘫痪者带来希望。

💻通过微创手术植入电极芯片,脑与脊髓4小时左右完成手术。

🧠团队花近3年突破脑电意图实时解码难点,搭建仿真计算平台攻克精准刺激脊髓特定神经根难题。

🚶‍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让更多患者重获行走能力并摆脱设备依赖。

快科技3月4日消息,近日,复旦大学宣布了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其附属医院成功实施的重大突破消息。

目前,全球有超过200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在医学界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复旦这一项重磅突破,可以说为瘫痪者带来新的希望。

据了解,实现这一跨越“不可能”的奇迹,源自复旦大学加福民团队全球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

该技术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仅需4小时同步植入电极,术后24小时,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患者即可恢复腿部运动。

加福民介绍,其团队采取的“三合一”的方法,具体是采取微创手术,通过2个直径1毫米左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便可以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手术。

对于脑脊接口技术来说,脑电意图的解码如何达到高实时性是技术突破的难点。

为此,加福民团队花了近3年时间,才在算法层面实现了对大脑运动意图实时解码的突破。

此外,精准刺激脊髓特定神经根,是另一个难题。

为攻克它,该团队搭建了电刺激参数-神经激活-肌肉骨骼运动仿真计算平台,根据仿真人受到电刺激后的仿真计算结果在电脑上调整参数,排除掉大多数无效刺激参数

对于该技术在未来的突破,加福民介绍,下一步,仍将持续优化、迭代,让更多脊椎损伤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未来如果通过植入脑脊接口,加上三五年的康复训练,患者的神经重新连接、得到重塑,最终可能会为患者摆脱设备,而不是终生依赖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脑脊接口技术 复旦大学 瘫痪者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