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3月04日
最高调降50bp!多家中小银行一季度存款利率接连下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多家民营银行和农商行近期宣布下调存款产品利率,长期限产品降幅显著,部分银行五年期存款跌破2%。这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净息差剧烈调整的困境,尤其以中小银行受影响最大。净息差保卫战已成中小银行的重中之重,它们在贷款定价上不占优势,只能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来应对。专家认为,低利率环境将推动中小银行转型,关注长期价值客户,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净息差压力**: 中小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2024年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大幅下降,远超国有行和股份行。

💰**负债成本控制**: 下调存款利率成为中小银行应对净息差压力的主要手段。虽然有银行尝试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客户,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降仍是大趋势。

💡**转型升级**: 低利率环境倒逼中小银行加速转型,包括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优化客户结构、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等。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提升客户黏性,优化客户结构,减少对单一高风险客户的依赖。

🏦**竞争加剧**: 国有大行信贷投放下沉至县域市场,加剧了地方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荒”问题,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寻找优质资产。


财联社3月4日讯(记者 梁柯志)近日,多家民营银行、农商行宣布下调存款产品利率,多以长期限的存款产品为主,调降幅度最高达50个基点,部分中小银行五年期存款已经跌破“2”字头,与大行趋同。

这一波负债成本调降背后,是商业银行又迎来了净息差面临剧烈调整的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的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大幅下降17、15个bp,远超其余三个季度5个bp以内的降幅。

其中又以中小银行降幅最大、最“受伤”。截至去年末,城商行、股份行净息差在四类银行中垫底,分别为1.38%、1.44%,双双低于1.52%的平均线。

3月4日,某上市城商行董秘对财联社表示,城商行的净息差已经降到1.38%,在各类银行中最低,“净息差保卫战”已经成为不少中小银行重中之重的工作。预计今年净息差可能还会小幅下降。在中小银行对贷款尤其是优质客户丧失定价权的背景下,要守护净息差,只能从负债端做文章,下调存款利率也是无奈之举。

华泰证券最新报告认为,一季度是银行贷款重定价的主要阶段,预计银行息差仍将继续下降。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对中小银行转型有推动作用,比如从单纯追求高收益客户转向关注长期价值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加速向非利息收入转型;同时,倒逼中小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贷款定价与负债成本均不占优,中小银行两面受压

受到息差的影响,2024年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2.3%。

光大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城商行,全年下降13.1%,其次是农商行下降9.7%,国有行微降0.5%,只有股份行实现2.4%正增长。

华泰证券最新报告认为,一季度是银行贷款重定价的主要阶段,预计银行息差仍将继续下降。

上述城商行董秘表示,中小银行长期惯用的吸储手段还是高息,导致成本显著高于大行,就现在的利差水平而言尚有一定的下调空间;资产端,现在贷款客户对利率更加敏感,对优质客户的贷款竞争已经白热化,中小银行基本丧失了定价权。

兴业研究报告发现,随着银行资产端贷款占比的上升,贷款利率的变动对净息差的影响逐步上升。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市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56.20%,而在2018年末,该指标仅为51.90%。

某城商行广州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利率下行情况下,风险暴露也多,肯定优先筛选风险相对低的客户,择优选择风险高的;总体上只能靠做大规模,以量补价。

中小银行与国股行的盈利能力差距在拉大,华泰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47%、+2.37%、-13.13%、-9.75%,相较第三季度分别变化了0.85、1.15、-16.52、-12.65个百分点,显示板块间分化加剧。

压降存款利率是硬道理,逆势涨利率是权宜之计

3月4日,华东某城商行一投行业务总监表示,不少银行尝试拓宽非息收入,甚至业务出海等方式,但是见效不如降低负债成本明显。但是,现在政策利率受到市场利率和汇率的牵制,下降的节奏和幅度都不可能一步到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1月以来,包括杭州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收到投资者关于息差的关注提问。

对此,南京银行表示,将通过收入端、成本端双向发力,积极应对息差收窄;齐鲁银行表示,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持续引导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息差下降趋势。

多个机构的观点也认为,伴随着存款市场自律的加强,2025年银行负债端成本率的下降将成为支撑营收的重要力量。

兴业研究认为,2024年2月、7月、10月LPR报价出现调整,对应的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在2024年7月、10月也进行了调整,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农商行均跟随调整。预计2025年,LPR调整与存款挂牌利率调整速度将加快。

整体上,预计2025年全年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率降幅有望高于2024年全年水平。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1月初,广西、湖南等多地农商行、村镇银行发布提高存款利率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比如广西荔浦农村商业银行上调定存挂牌利率,其中该行两年期利率从1.2%提高65BP到1.85%。

对此,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年初开门红对存款的需求比较大,为了吸引客户或留住存款,部分银行阶段性提高存款利率只是权宜之计。预计存款利率下降还是今天趋势。

今年中小银行或加速转型

在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1月新发放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56%,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下一步工作,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会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保持在低位水平。

曾刚认为,低利率环境的持续将对中小银行的业务类型、客户结构和营运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驱动其向更精细化、创新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转型。

比如中小银行传统依赖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将受到严重压缩,被迫加速向非利息收入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提升客户黏性,优化客户结构,减少对单一高风险客户的依赖。

还有就是低利率倒逼中小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国内外经验表明,银行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线上服务能力、简化流程、降低人力和物理网点成本是应对低利率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兴业研究判断,国有大行资产在今年特别国债补充资本后,将保持较高增速,而中小银行资产扩张相对较慢的局面或也将持续。

在贷款投放上,国有大行信贷投放不断在地域层面进行下沉,加大了对县域金融需求的挖掘,县域信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相对而言,地方中小银行“资产荒”问题仍将持续。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净息差 存款利率 中小银行 数字化转型 银行盈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