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人到底吃不吃得起肉》,恰恰是韩自己宣传的刻板印象
例子seventeen,吃鸡腿要靠抢
吃烤鸭,表现就十分正常
于是,出现一边韩文娱输出,一众顶级艺人吃个烤肉(还是冷冻肉),表情浮夸,仿佛就没有吃过肉;一边讨论,韩人均肉消费超过东大,韩年轻人高达35%的奢侈品消费率,却把吃烤肉当成炫富行为。
吃和牛也十分正常,除了最后的扫荡肉
难道韩鸡腿+烤肉,其美味程度超过和牛和北京烤鸭?难道全世界的烤肉做法都没有韩独特?不管是中国绿卡,还是韩本土艺人,反正对韩烤肉,官方镜头里,永远都是没吃过肉的样子。除了,韩烤肉真的美味到人间难寻,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个表现。
所以,有人觉得韩艺人吃肉表现夸张,是因为树立“朴素”人设,防止仇富网暴。但韩最低时薪是东大近一倍的前提下,60/小时,吃顿烤肉,真的不难。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例子,换到明星就不行?韩人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
韩剧台词
这就跟讨论中国男性有没有消费能力一样,充满着偏见和独断。黑猴之前,中文互联网,一致认为,消费上,男性跟狗坐一桌,根本就没有男性消费市场。
能不能吃肉≭顿顿点肉
kpop艺人人均一个奢侈品,也没见韩人上纲上线。艺人,还是刘在石top级艺人,吃个冷冻五花肉,就成炫富行为?那我搞不懂,韩国收入分配到底怎么算?
韩成为最大奢侈品市场,是东亚第一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人均奢侈品消费达$325每人(美280,东大55),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10%以上,且随着kpop下沉本土市场,逐年递增。
这种情况下,吃口烤肉,比买奢侈品,都算炫富?
经典五花肉
在韩综艺《running man》里,最近一期,刚好就出现这个现象的表现。节目组给获胜团队的奖励,正是烤冷冻五花肉。注意,节目组已经明确写明了肉是冷冻五花肉,冷冻五花肉,冷冻五花肉,不是韩牛。那么,嘉宾的表现是什么样?《running man》一期的制作费大概为200万人民币,你觉得上图的撘配,三个人吃,合适吗?
刘在石,美味无需多说
作为国民综艺里的两大山脉,刘在石《runningman》一集大概是五万人民币,但在节目里,刘在石的表现仿佛真的没吃过冷冻五花肉一样,表情夸张,节目给的形容词是无需多言。
无独有偶,作为韩有名的版权达人——金钟国,据韩媒预测身价700亿韩元,且是节目中烤肉店的合伙人,安宥真那期,明面人数4人(还有摄影等人),消费金额为16万4千韩元(约800人民币),金钟国的反应是“居然这么多”。
无敌搭配,节目组的形容
作为观影受众,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什么?《running man》主要受众早就从韩本土转向东亚。而这么一档国际受众,所表现的内容,一块冷冻五花肉+泡菜,让一个国民主持表情夸张;一顿烤五花肉,直接让身价700亿韩元的金钟国,大喊贵(还是自家店)。
作为对比,从《running man》移植过来的《跑男》,茶马古道篇。周深这个不算top的明星,花费了6800元请节目组,周深回答是“不胜荣幸”。
如果你刚好两部综艺都看,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按最低时薪,韩最低时薪是我们时薪的近乎一倍。
那么,韩综艺为什么非要刻画这种形象。而作为韩观众,也接受这种对外输出的形象?
而与综艺里呈现的不同,知乎的科普,韩人均肉类消费高过中国,不存在吃不吃的起肉,评论吵翻天。问就是是东大赢学的概括,是嫉妒。
甚至如果你从宣传美食角度,韩综艺跟日本综艺也有本质的不同。在《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面向的也不是什么高级料理,同样也存在影视化表现,但你看了《孤独的美食家》,不会觉得日吃不起肉,而是有种日美食小而精。
所以,这个问题,不是韩到底吃不吃得起肉。而是韩文化输出的形象与数据的矛盾,是你愿意相信韩自己的影视文化输出的形象,还是“数据”构成的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