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斌同事黄海平在朋友圈分享观点,认为英伟达的“命门”在于其产品作为“资本品”/“耐用消费品”的本质,而非“2B”或“非平台”属性。与“快速消耗品”相比,“资本品”因可重复使用,下游需求波动更大。黄海平还指出,算力是可重复使用的资源,即使算力需求总量上升,AI芯片需求量也可能下降。他用“二阶导”和“三阶导”理论说明英伟达收入和增速波动性极大。此观点引发市场热议,猜测但斌是否看空英伟达。
⚠️ **资本品本质**: 英伟达产品作为“资本品”或“耐用消费品”,与食品饮料等“快速消耗品”不同,下游需求波动性更大,这是其潜在的风险点。
🔄 **算力可复用**: 黄海平认为算力是可重复使用的资源,即使总体算力需求增加,AI芯片的需求量也可能因此下降,这挑战了市场对英伟达持续增长的预期。
🎢 **收入波动性**: 通过“二阶导”和“三阶导”理论,黄海平指出英伟达的收入和收入增速可能呈现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对投资者来说需要警惕。
近日,但斌在朋友圈分享了其同事黄海平的一段思考,直指英伟达的“命门”——并非“2B”或“非平台”属性,而是其“资本品”/“耐用消费品”的本质。
黄海平表示,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是“快速消耗品”,需求会相对稳定,比如食品饮料、在线游戏、煤炭。但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是“是“资本品”或“耐用消费品”,因为可以重复使用,下游需求量通常会有很大波动。
黄海平还提到,杰文斯悖论在算力上的应用有个错误:算力是可重复使用的资源。也就是说,即使每年算力需求总量大幅上升,但生产算力的AI芯片需求量也可能是下降的。
他还提到了“二阶导”和“三阶导”的理论,但简单来说,就是英伟达的收入和收入增速,如过山车般,波动性极大。
不过,但斌本人并未对此发表过多评论,只是默默地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段话。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市场热议,难道但斌也要“反水”看空英伟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