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3月03日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听一听中等黑洞吞噬恒星的“心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中等质量黑洞吞噬恒星时发出的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这一发现填补了黑洞家族成长和进化史的关键缺环。通过分析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候选体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探测到频率约为0.012赫兹的准周期性振荡信号,如同黑洞“捕食”恒星时的“心跳”。研究推算出该黑洞质量介于9900倍~16000倍太阳质量之间,属于典型的中等质量黑洞范畴,并估算其自旋介于0.26-0.36之间。此项研究对理解宇宙黑洞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并为未来探测和研究中等质量黑洞奠定了基础。

🌟**首次发现**:天体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吞噬恒星发出的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揭示了黑洞“捕食”恒星时如同“心跳”的现象。

🔭**质量范围**:研究人员推算,该黑洞质量介于9900倍~16000倍太阳质量之间,属于典型的中等质量黑洞范畴,并估算其自旋介于0.26-0.36之间。

💥**潮汐撕裂事件**:当恒星过于靠近黑洞时,会被黑洞的潮汐引力撕裂瓦解,进而被吞噬,同时释放出短暂剧烈的电磁辐射,即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填补缺环**:该发现填补了描绘黑洞家族成长和进化史的关键缺环,有助于理解宇宙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快科技3月3日消息,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舒新文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中等质量黑洞吞噬恒星发出的X射线准周期振荡信号。

这是天体物理学家首次发现此类现象。

所谓中等质量黑洞,一般质量介于太阳100倍~10万倍之间,比恒星级黑洞大得多,但远小于超大质量黑洞,后者可达数十万倍甚至数十亿倍太阳质量。

中等质量黑洞被认为是超大质量黑洞演化的“种子”,却一直缺乏可靠的观测证据。

如何寻找和探测中等质量黑洞,也成了当今物理学和天文学最重要的前沿问题之一。

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人员推算出此次研究的黑洞质量介于9900倍~16000倍太阳质量之间,属于典型的中等质量黑洞范畴,并进一步估算其自旋介于0.26-0.36之间。


以上左图为中等质量黑洞所在星系的光学图像,中图为中等质量黑洞撕裂恒星的艺术想象图,右图为光变信号对应的功率密度谱

据了解,当一颗恒星过于靠近黑洞时,会被黑洞产生的强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进而被黑洞吞噬,同时释放出短暂剧烈的电磁辐射,这就是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研究团队锁定了一例特殊的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候选体,通过分析相关观测数据,在其X射线辐射中探测到频率约为0.012赫兹的准周期性振荡信号。

这就像黑洞“捕食”恒星时会有“心跳”现象,而特定的“心率”揭示了这颗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

这一发现填补了描绘黑洞家族成长和进化史的关键缺环,对人类理解宇宙黑洞是如何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未来进一步探测和研究中等质量黑洞奠定了坚实基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等质量黑洞 X射线 潮汐撕裂 天体物理学 黑洞演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