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03月03日
觀點 | 港股年內強勢領跑!誰是加倉港股的主力?後續還有多少增量資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港股市场中各类资金的流向和持仓结构,揭示了南下资金是本轮港股上涨的主力。报告指出,外资在1月下旬曾短暂大幅加仓,但随后止盈,而南下资金则持续流入。各类资金在行业和个股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外资偏好科技和消费,南下资金则兼顾科技和红利。报告还对外资和内地公募基金的持仓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外资和公募基金的港股仓位仍有提升空间,预示着未来港股市场仍有增量资金可期。

💰南下资金是本轮港股做多的主力,春节前后外资虽有流入但已止盈,南下资金持续增持,且本轮南下资金流入更坚决,呈现“越跌越买”的特征。

🤖港股的火热行情中,AI和医药等成长板块是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红利相关板块遭减仓较多。外资大幅增配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等中上游环节,南下资金广泛增配“AI+”领域,包括媒体娱乐、医疗医药、汽车等。

🏦南下资金遵循“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大幅流入AI企业和高股息个股。外资显著青睐具有特色商业模式的科技和消费企业,减仓阿里巴巴和金融行业较多。中资中介资金持续流入金融和石油等高股息个股,主要减仓近期热门的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

📊外资持有港股规模处于21年以来的中等水平,但对港股持仓占比则处于历史低位,仍有提升空间。外资偏好资讯科技、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合计仓位占比近80%。公募基金港股仓位较历史高点仍有提升空间,长期重仓可选消费和资讯科技。非公募港股通主要重仓金融、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对红利板块的配置比例更为显著。

兴证策略认为,根据港股托管机构拆分来看,南下资金或是本轮做多港股的主力资金之一。根据测算,外资或还有1.41/0.24万亿港元的持仓规模提升空间,内地公募基金或仍有700亿以上规模的增量。

今年以来港股引领中国资产,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那么谁是加仓港股的主力?各类资金主要买卖哪些方向?内外资持仓结构如何?后续还有多少增量资金?详见报告。

一、哪些资金在买港股?

根据港股托管机构拆分来看,南下资金或是本轮做多港股的主力资金之一。1月14日至2月26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672.1亿港元,而同期国际中介、中资中介和香港本地中介分别减仓787.0亿港元、554.6亿港元、97.7亿港元。

节奏上,春节前后,外资净流入规模抬升,但又于2月中旬止盈,而内地资金持续南下。具体而言,DeepSeek引发了海外资金对于中国资产的重估,代表外资的国际中介自1月27日起转为快速加仓港股,但又于2月17日开始转为净流出。与之相对的是,南下资金为港股持续贡献增量。

此外,相比于过去港股几次反弹,本轮南下资金流入更坚决。和22-24年期间4次由宏观因子驱动的反弹相比,由于本轮的改善更多源自产业趋势迭代和企业盈利修复,叠加港股仓位和估值在大涨后仍较低,因此本轮南下资金净流入节奏逐渐加速,尤其是在近一周震荡调整的市场环境中呈现出了“越跌越买”的特征。

二、各类资金加减仓港股结构有何特征?

行业层面上,春节以来港股的火热行情中,AI和医药等成长板块是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而红利相关板块遭减仓较多。根据测算,2月3日至2月26日,资金主要加仓软件服务、专业零售(主要为 阿里巴巴-W(09988.HK) )、药品及生物科技、媒体及娱乐和电讯等板块,净流出银行、保险、建筑、纺织及服饰和工业工程等行业较多。

尽管AI板块是南下资金与外资的共识,但具体增配环节有所差异。外资大幅增配以软件服务、资讯科技器材为代表的中上游环节,而南下资金除了增配专业零售、电讯、半导体等环节外,还广泛增配大量“AI+”领域,包括媒体娱乐、医疗医药、汽车等。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I+”板块之外,南下资金依然持续流入红利板块,并与部分中资中介和香港本地中介资金形成共振。2月3日至2月26日,南下资金依然持续流入以银行、公用事业、保险为代表的红利板块,并在公用事业和保险上与中资中介资金形成共振。

个股层面上,从四类机构净流入前十的个股来看:

南下资金遵循“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不仅大幅流入以 阿里巴巴-W(09988.HK)中国移动(00941.HK)快手-W(01024.HK)中芯国际(00981.HK)黑芝麻智能(02533.HK)等为代表的AI企业,且仍在持续流入以 工商银行(01398.HK)中国银行(03988.HK) 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但是港股通对于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美团-W(03690.HK)小米集团-W(01810.HK) 减仓较多。

外资显著青睐具有特色商业模式的科技和消费企业,减仓阿里巴巴和金融行业较多。

一方面,其大幅加仓 腾讯控股(00700.HK)小米集团-W(01810.HK)美团-W(03690.HK)商汤-W(00020.HK)金蝶国际(00268.HK)比亚迪电子(00285.HK)黑芝麻智能(02533.HK) 等科技龙头,

另一方面,国际对于一些“新消费”企业,包括老铺黄金(06181.HK)名创优品(09896.HK) 也有一定青睐。此外,外资的减仓主要集中于阿里巴巴和友邦保险(01299.HK)汇丰控股(00005.HK)招商银行(03968.HK) 等金融股。

中资中介资金持续流入金融和石油等高股息个股,主要减仓近期热门的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中资中介区间净流入规模前三的个股为邮储银行(01658.HK)中国平安(02318.HK)中国海洋发展(08047.HK)石油,减仓 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W(09988.HK)汇丰控股(00005.HK)较多。

香港本地中介资金配置更加多元化且“小众”,但同样主要减仓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香港本地中介主要加仓中环新能源(01735.HK)中国儒意(00136.HK)复星国际(00656.HK)灵宝黄金(03330.HK),净流出 阿里巴巴-W(09988.HK)腾讯控股(00700.HK) 的规模较多。

三、内外资持仓结构如何?还有多少增量资金?

(一)外资

外资持有港股规模处于21年以来的中等水平,对港股持仓占比则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持股市值为16.30万亿港元,占港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45.65%,处于2021年以来11.1%的较低分位数水平。

对标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持股市值来看,外资持股市值或还有1.87/7.70万亿港元的提升空间。对标23年和21年的高点时期的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在港股市值不变的假设下,外资或还有1.41/0.24万亿港元的持仓规模提升空间。

行业层面,外资偏好资讯科技、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合计仓位占比近80%。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是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金融、地产建筑和工业。并且拉长来看,尽管过去几年外资流出港股较多,但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和的合计仓位占比却持续上升,均与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水平相当。

个股层面,2021年以来,外资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为科技+金融龙头。截至2月26日,国际中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是 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W(09988.HK)小米集团-W(01810.HK)美团-W(03690.HK)友邦保险(01299.HK) 。2021年以来,外资对个股的偏好也较为固定,前十大重仓股较为稳定,尤其是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长期占据前两大重仓,当前多数重仓股的仓位已经高于21年2月和23年1月的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以来,国际中介前五/前十大重仓股持仓规模占比飙升,或指向外资持股集中度持续上升、主要拥抱港股科技和金融龙头。

(二)内地公募基金

截至2024Q4,公募港股仓位为11.5%,较历史高点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截至2024年四季度,全持仓口径下,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投资市值为3675.58亿元,占全部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为11.5%。假设其港股仓位回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话,根据24Q4的持股规模推算,或仍有700亿以上规模的增量。

行业层面,主动偏股基金长期重仓可选消费和资讯科技。十大重仓股口径下,截至去年四季度,公募的港股前五大重仓为资讯科技、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能源和工业。

但由于过去几年对红利板块的增配,当前主动偏股基金在科技互联网板块(资讯科技行业+阿里巴巴+美团,全文同)的仓位刚回到23年一季度的水平,距离21Q1的最高点依然有2.86%的仓位提升空间。

个股层面上,公募港股重仓股波动相对较大,但对于腾讯和美团的偏好较稳定。截至24Q4,主动偏股基金前五大重仓股为 腾讯控股(00700.HK)美团-W(03690.HK)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小米集团-W(01810.HK)阿里巴巴-W(09988.HK)

相比较于外资重仓股,公募港股重仓股的行业配置更加多元化且变化更大。此外,对比21Q1和23Q1来看,公募在 腾讯控股(00700.HK)美团-W(03690.HK)小米集团-W(01810.HK)阿里巴巴-W(09988.HK) 等科技龙头的仓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非公募港股通

得益于过去几年南下资金的大幅流入,去年四季度,剔除公募基金后的港股通持仓市值超3.4万亿港元。截至24Q4,剔除非QDII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市值后,其余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的持仓市值为30124.8亿港元,占比为87.9%。

假设24Q4险资对港股仓位为10%-30%,按照险资运用余额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市值估算,则保险持仓占港股通的比重约为13%-4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有港股通中可能有一半及以上的资金可能来自于散户、私募和银行理财等其他投资者。

行业层面上,非公募港股通主要重仓金融、资讯科技和可选消费。截至24Q4,剔除公募后的港股通资金前五大重仓行业为金融、资讯科技、可选消费、电讯和能源业。对比公募基金,其余南下的内地资金对红利板块的配置比例更为显著。非公募港股通对资讯科技+阿里巴巴+美团合计持仓占比为27.19%,低于21Q1和23Q1的水平,后续或还有调仓空间。

个股层面上,非公募港股通更偏好金融、能源和运营商等高股息标的。截至24Q4,剔除公募后的港股通资金前五大重仓股为 腾讯控股(00700.HK)中国移动(600941.SH)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建设银行(00939.HK)工商银行(01398.HK)

编辑/Somer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股 南下资金 外资 持仓结构 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