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03日
“红牛”大战,天丝集团全面反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天丝集团与华彬集团关于红牛的争端已持续九年,核心在于红牛商标所有权和“50年协议”的有效性。最高法已确认商标权归天丝集团,但华彬集团利用“50年协议”继续抗争。与此同时,能量饮料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红牛不再一家独大,面临天丝集团多品牌围堵和东鹏特饮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双方的拉锯战仍在继续,但市场已悄然改变。

🔑 **商标权之争**: 红牛商标所有权已由最高法判归天丝集团,但华彬集团仍试图通过“50年协议”争取独家经营权,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该协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中泰合作模式演变**: 中国红牛由中泰双方合作发展壮大,早期天丝集团仅提供品牌授权和香料,渠道和生产逐渐由华彬集团控制。如今,天丝集团试图收回权益,推出多个红牛品牌与华彬集团竞争。

📈 **市场格局变化**: 能量饮料市场已从中国红牛一家独大转变为“一超多强”格局。东鹏特饮等本土品牌崛起,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渠道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对中国红牛形成巨大压力。

🥤 **产品多元化趋势**: 能量饮料产品不断创新,不再局限于牛磺酸和咖啡因,而是向维生素、矿物质等泛能量饮料延伸,并细分出补水、补能量和抗疲劳等不同功能的产品。

两头“红牛”的战争进入第9年,依然没有止戈的迹象。 

2月最后一天,天丝集团火力全开,通过官微发布“正本清源系列”第2份声明,对华彬集团抛出的“50年协议”逐一驳斥,一时硝烟再起。 

双方的战火2016年被引燃,经过残酷的拉锯,红牛商标所有权归属已得到最高法确认。华彬集团利用“50年协议”继续闹动静,天丝集团必须针锋相对。 

失去商标,华彬集团已被断掉一臂,如果“50年协议”合法性不被司法认可,将底牌尽失。 这,又将是一场你来我往的长期拉锯战。 

如今的能量饮料市场,已不再是华彬集团运营的中国红牛一家独大,天丝集团旗下4种红牛产品已布局中国市场,东鹏特饮趁势崛起,乐虎和中沃等竞品疯狂进击,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已然形成。 

主战场之外,两头“红牛”都应该考虑的,是市场问题。 

拉锯战难见尽头

2月28日,天丝集团通过官微,发布“正本清源系列”第2份声明,与华彬集团抛出的“50年协议”针锋相对。声明摆出相关证据和逻辑,剥笋般层层揭开内幕。这将是继红牛商标所有权尘埃落定之后,天丝集团下一阶段对华彬集团的阻击重点。

对于天丝集团来说,与华彬集团之间的“战争”,即使再漫长、变数再多,也必须打下去。因为,这事关红牛品牌和中国市场。 

天丝集团早年通过合资企业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红牛创始人许书标授权严彬负责具体事务,红牛这一功能性饮料在中国落地生根。 

2012年,许书标去世,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之间的关系迅速降温。当年,中国红牛销售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在能量饮料市场中的份额高达82%。 

一家独大,依靠强势的渠道和品牌影响,金色矮罐、两头公牛角力的经典形象,已在消费市场根深蒂固。2015年,中国红牛销售规模实现230亿元,达到巅峰。

许家二代接手天丝集团后,立即着手拿回红牛商标所有权。2016年,天丝集团发起红牛商标侵权诉讼,经过4年拉锯,经最高院终审,红牛商标所有权归于天丝集团。 

作为中国红牛实际运营方,华彬集团的焦点集中在独家经营权上,这也是华彬集团抛出“50年协议”的核心。该协议第一条规定,合资公司享有独家经营红牛饮料的权利。 

这纸协议于1995年11月10日签署,签字四方分别为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深圳中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及中泰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天丝集团指出,这份协议上的丙方中泰红牛维他命有限公司“自始不存在”,且签署四方均未加盖企业公章,仅有企业负责人签字,真实性存疑。另外,合资公司的经营期限早在2018年9月29日到期。企业经营期限届满后,华彬方面才拿出这份50年协议复印件。 

市场战持续不断

红牛,并不是严彬的发明,而是通过引进产品配方、品牌本土化改造,经过持久的营销推广,最终跻身中国能量饮料一哥。 

上世纪90年代初,许书标回到老家海南投资建设饮料工厂推出一款能量饮料产品,准备将这瓶饮料起名“瑞德步”(“Red Bull”的中文谐音)。他的忘年交严彬坚持用“红牛”二字,加上金色的产品装潢,才让人眼前一亮。 

客观地说,中国红牛是中泰双方企业一起养大的孩子。中泰合作之前,中国尚无能量饮料的产品和概念,双方牵手一起干了两件大事:让红牛这种功能性饮料在中国合法化,生产批文由合资公司股东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出面促成;红牛商标注册由合资公司股东深圳中浩集团收购金华“斗牛”商标,扫清了障碍。 

在1995年4方签署的50年协议中,第一条即明确合资公司的独家经营权,天丝集团不投资、不担风险,只有固定回报和原料费用。 

20多年来,天丝集团与华彬集团的合作,一直仅限于提供香料和品牌授权等,渠道和生产端逐渐从合资公司演化为华彬集团实际控制。 

当红牛商标所有权归属落定,天丝集团有必要将相关权益更大化。所以,大家看到市面上的红牛越来越多了。 

2019年,天丝集团授权在中国代工的红牛安奈吉投放市场,同时从泰国进口原装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瑞士红牛也进入中国市场。 

为了做强中国市场,天丝集团挖来华彬集团、红牛合资公司的前高管上阵。与此同时,红牛安奈吉搭上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百威中国的销售体系,在渠道端与华彬集团对抗。

混战已经形成

时至今日,中泰红牛经年累月的拉锯战,既没有分出高下,也没能决出胜负。在这期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已由红牛一家独大,发展为一超多强的市场竞争格局。 

能量饮料产品层出不穷,已不再不局限于添加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矿物质之类泛能量饮料遍地皆是,并延伸至补水、补能量和抗疲劳等各个细分领域。 

混战也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市场。据英敏特数据,2022年,国内能量饮料零售额规模达813亿元,并以5.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7年整体零售规模将达1061亿元。

中泰红牛缠斗数年,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中国红牛。其2015年达到巅峰后走上下坡路,2024年实现销售约210.9亿元。 

中国红牛的市场压力,除了天丝集团的全方位围堵,还有来自东鹏特饮的压力。2023年,东鹏特饮收入103.36亿元,市场销售额占比30.94%,位列行业第二。同期,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为53.2%,与高峰期超80%的占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东鹏饮料从中国红牛代工厂做起,2012年终杀出一条血路,利用大容量、高性价比优势,通过卡友、建筑工友以及脑力劳动者群体中打开市场。国泰君安预计,其在2026年收入规模将超过200亿元,成为能量饮料市场又一个200亿级大单品。 

东鹏成功“捡漏”,其他本土能量饮料品牌也趁机抢占市场。华润怡宝推出魔力运动、达利集团的乐虎、农夫山泉旗下有尖叫、河南中沃旗下有体质能量,以及广州黑卡6小时、日加满等纷纷出现在货架上。 

现在,中国红牛变得非常低调,前些年高调喊出的“困了,累了喝红牛”,被东鹏特饮借鉴模仿;后来“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刚被人记住,就被挪到亲儿子“战马”能量饮料的推广上。 

与天丝集团之间,暂时看不到握手言和的可能,中国红牛得有备选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陈晓京,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红牛 天丝集团 华彬集团 能量饮料 市场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