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2025年2月北证50指数涨幅超23%,泛科技行业板块公司领涨。2025年2月,北证50指数(+23.53%),远领先于科创50(+12.95%)和创业板指(+7.98%)。从细分行业涨跌幅来看,2025年2月通信、建筑材料、计算机等涨幅居前。在DeepSeek和机器人等泛科技产业链事件催化带动下,截至2025年2月28日,通信、汽车和计算机三大产业链涨幅居前,三大细分行业年初至今涨幅中值超过30%。从具体公司来看,2025年以来29家公司涨幅达到或超过50%,其中万达轴承和并行科技2家公司涨幅超200%。从成交情况来看,相较于2025年1月,2025年2月北交所成交量和成交额有所回升,达到259.25亿股和5,670.62亿元,其中日均成交额从2025年1月的147亿元回升到2025年2月的315亿元,日均成交量从8.11亿股回升到14.40亿股。从换手率来看,2025年2月北交所月换手率72%,相较2025年1月的41%回升不少。从估值来看,截至2025年2月28日,北证A股指数整体市盈率(TTM,剔除负值)达到44倍。北证A股最新估值达到创业板估值的116%,科创板估值的80%。从2023年年初至今数据来看,北证A股相较于创业板估值的均值为7折左右,北证A股相较于科创板估值的均值为5.5折左右。 65%公司收入实现正增长,46%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根据北交所264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业绩快报来看,2024年营收总计1785亿元(yoy-2%),归母净利润总计107亿元(yoy-22%),收入增速下降和利润增长为负整体源于北交所体量较大的公司2024年受到市场影响较大导致收入和利润降幅明显。从中位数来看,2024年北交所公司收入中位数4.02亿元、稳中有升;归母净利润中位数0.33亿元、有所下滑。从数量分布来看,30家公司2024年营收超10亿元(其中5家超50亿元),超过60%公司收入超3亿元。29家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其中3家超5亿元),35%公司归母净利润超5000万元,85%的公司归母净利润为正,另外有39家公司亏损。从增速分布来看,10家公司2024年收入增速超50%(海希通讯和佳合科技2家公司超100%),56家公司收入增速超20%,65%公司实现正增长。29家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超50%(德瑞锂电、长虹能源、天马新材、锦波生物等15家超100%),23%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超20%,46%的公司实现正增长。整体来看,共有29家公司满足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20%的目标,主要以汽车(开特股份、建邦科技、林泰新材和捷众科技等6家)、TMT(星图测控、并行科技等5家)、机械设备(朗鸿科技等3家)和家用电器(海达尔等3家)产业链为主,此外以天马新材为代表的化工材料产业链,锦波生物和一致魔芋为代表的消费产业链。回归市场来看,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额依然维持300亿元+的成交,市场指数开始调整下跌2.85%,但年初至今北证50指数涨幅依然表现较好,2025年北证50指数涨幅26%,市场方面关注整体A股市场的情绪、北交所市场的成交额变化以及两会期间相关的政策变化。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会震荡盘整寻求相关机会,注意高位股风险,建议关注业绩超预期/业绩改善公司和北证50指数成份股预期变动公司,中长期我们看好长周期业绩稳定增长且具备全市场稀缺性的新质生产力标的。 北证A股整体PE回升到44X,日均成交额回升到345亿元。本周,科创板和创业板指数整体PE估值有所回落,科创板整体PE由55.72X回落到54.52X,创业板整体PE由39.56X回落到37.77X,北证A股整体PE有所提升,由42.15X回升到43.69X。从流动性表现来看,北证A股日均换手率9.28%,科创板日均换手率4%,创业板日均换手率6.80%。指数来看,北证50、科创50、创业板和沪深300下跌。 本周1家公司注册,1家公司问询。按最新审核状态分类,2025年2月24日-2025年2月28日更新信息:开发科技1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注册;交大铁发1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纬诚科技1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终止。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资料统计误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