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02日
[要 闻]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全面启动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全面启动建设。该装置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牵头,将推动我国深海工程技术及装备发展,助力冷泉生态系统等研究。

🌊冷泉是海底气体溢出活动,其生态系统是国际关注热点

🎯冷泉装置包含三部分,采用独特设计思路,计划5年建成

🚀该装置可实现深海载人驻守观测及陆地复刻实验研究

🌟冷泉装置将为相关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平台支撑并带动产业发展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 通讯员王鑫)2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冷泉装置”)在广东省广州市全面启动建设。该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并承担建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实现我国深海长周期载人驻留实验装备的工程化应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深海工程技术及装备在国际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冷泉是指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驱动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冷泉生态系统以冷泉区甲烷为生源要素,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生不息,被誉为“深海绿洲”。它与甲烷物态和生态演化过程休戚相关。冷泉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的关注热点。

    尽管科学家已在冷泉生态系统中发现了600多种生物,但目前对深海冷泉的研究仍不全面。“由于深海原位实验室的缺乏,人类无法进一步了解冷泉与可燃冰之间的耦合关系、产生过程和机制。这也让人们难以全面认知冷泉生态系统和生命过程。”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用户委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说,解决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瓶颈,离不开冷泉装置的支撑。

    据介绍,冷泉装置包含“海底实验室分总体”“保真模拟分总体”“保障支撑分总体”3部分,采用“样地实验+陆地模拟,海陆协同、时空互换”的设计思路。团队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面向冷泉生态系统的深海载人驻守型海底实验室,以及陆基保真模拟设施相融合的国际领先研究装置,支撑冷泉生态系统发育、化能合成生物演替和甲烷物态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冷泉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有望使我国突破深海载人长周期驻留实验、超大潜深大型耐压结构安全性等难题。

    张鑫介绍,该装置可以将6人送至2000米的深海生态样地进行30天的实时观测,并开展原位实验。同时,该装置还将在陆地实验室建立深海环境模拟系统,可把海底实验“搬到”陆地开展复刻实验研究。

    “开展冷泉生态系统研究,是可燃冰等深海资源绿色开发与深海科学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冷泉装置将为冷泉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加速相关领域的研究。”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总工艺师、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冯景春表示,冷泉装置建成后,将为探索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起源,以及可燃冰等深海资源的绿色开发等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先进的平台支撑,成为我国在深海科学研究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冷泉装置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大科学装置,可建立起多学科综合交叉平台,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成后,它将向社会开放共享。”冯景春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冷泉装置 深海研究 生态系统 技术研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