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3月02日
[今日要闻]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验证月球岩浆洋模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研究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并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这项研究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进一步证实了月球形成初期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并揭示了月球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的演化差异。

🚀嫦娥六号研究表明,月球背面和正面玄武岩成分相似,主体形成于28.23亿年前,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证实月球形成初期存在全球性熔融。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可能改造了月幔:研究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影响了月球的演化过程。

🧪月球背面存在克里普物质层: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样品,发现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但背面和正面样品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不同区域演化存在差异。

    科技日报讯 (王豪 张未 侯军 记者付毅飞)2月28日,由国家航天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离子探针中心牵头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研究显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源区特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模型,且表明形成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作用可能对月球早期月幔进行了改造。该成果为人类研究月球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关于月球起源与演化,前期科学家基于对月球正面样品研究,建立了月球岩浆洋模型。该模型提出,月球形成初期发生了全球性熔融,形成了大范围的岩浆洋。随着岩浆洋冷却结晶,密度较低的矿物上浮形成月壳,密度较高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残余熔体富集不相容元素,形成月壳和月幔间的克里普物质层。

    本次研究中,联合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背面也存在克里普物质层,且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表明月球形成初期应存在全月尺度的岩浆洋。此外,研究还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样品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演化路径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区域在岩浆洋结晶后演化过程存在差异。月球表面盆地尺度的撞击事件,尤其是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可能改造了月幔的物理化学性质。

    该研究成果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先期研究系列重大成果之一,是国家航天局开展有组织月球样品科学研究的首次实践。后续,国家航天局将继续组织好月球样品科学研究,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探月科学成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玄武岩 月球起源 岩浆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