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2月28日
“不浪费每个捐赠肝”,瞄准移植器官修复需求,「清瀚医疗」自研常温灌注NMP系统|早期项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清瀚医疗致力于解决器官移植中器官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常温机械灌注技术(NMP),模拟人体环境,为离体器官提供养分和氧气,从而提高器官的保存时间和质量。相较于传统的静态冷保存技术,NMP技术能显著降低器官的弃用率,减少器官损伤。清瀚医疗的NMP系统已在肝脏移植领域取得进展,并正探索在肾脏、心脏、肺脏等领域的应用。公司以微循环研究为起点,布局体外膜肺系统、人造子宫系统等生命支持领域,力求实现循环动力技术和装备的全系列研发创新。

🩺 器官移植面临供需失衡,传统静态冷保存技术(SCS)易造成器官损伤,导致较高的器官弃用率,清瀚医疗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器官利用率。

🌡️ 常温机械灌注技术(NMP)通过模拟人体环境,以血液为载体,为离体器官提供养分和氧气,维持器官活性,并能更好地监测器官质量、评估移植效率,有效降低器官弃用率。

🔬 清瀚医疗的NMP设备在灌注和氧合模块上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搏动式灌注设计,确保血液能迅速送达微血管,并自研了各脏器专用的氧合器,实现智能化氧合,为离体器官提供“最优仿生环境下的生存和修复”。

🚀 清瀚医疗以微循环研究为起点,不仅在器官医学领域发力,还布局了体外膜肺系统、人造子宫系统等生命支持领域,以及溶解气体控制领域,力求实现循环动力技术和装备的全系列研发创新。

说起器官移植,供需比悬殊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世卫组织的一项数据曾显示,每年全球器官移植总数不及需求量的10%。在中国,虽然自2010年就开始试点器官捐献,但直至2024年底约14年间,国内累计完成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仅有5.5万例,捐献器官约17万个。

 与此同时,在供需比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器官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弃用率较高”问题,也开始引起行业关注。 

近期,由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联合主办的全球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上,清瀚医疗CEO张向军对36氪提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保护和修复技术有限,导致不少器官“在摘取、转运、保存或手术环节就废掉了,无法再用”。 

具体而言,国内医疗机构在获取移植器官后,主要采取静态冷保存技术(SCS)进行存储,也就是摘取到器官之后,马上将其放置在合适的灌注液中灌洗,迅速、均匀降温到0-4℃之间,再转运到手术现场。优势是简单易用,缺点则在于会造成器官损伤。 

因此,近年来,一种名为常温机械灌注技术(NMP)的方法开始在行业内流行起来。简单理解,NMP设备以血液为载体,可以把养分、生物素等加入循环系统,并外置氧合器模拟正常人体环境,从而更好在体外监测器官质量、评估移植效率。牛津大学此前针对超过200名肝移植患者进行的一项统计称,相较于SCS,NMP方法可以整体降低约50%的器官弃用情况,同时,肝损伤更少、平均保存周期提高约54%。 

只是,受限于高难度开发壁垒,当前,国际上仅有3家海外企业的相关产品取得了美国FDA或欧盟CE认证,尚无国产设备注册获批。 

为解决这个问题,清瀚医疗在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的扶持下成立,专注开发全系列体外循环高端医疗装备;2020年时,公司曾与协和医院等单位一起,承担工信部ECMO国产化攻关项目。 

张向军介绍,机械灌注技术的历史虽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但开始成设备、进入商业化,还要从2018年左右开始算起。从技术开发壁垒角度,灌注液的配置、氧合器技术,以及灌注策略等多个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灌注效果;此外,在灌注过程中,器官微循环也会影响到器官血管灌注、氧供、代谢、器官修复键。“核心是要让肝脏认为,它还‘活’在人体内,所以一定要营造出合适的温度、血液环境。” 

针对此,清瀚医疗主要从三个方面对NMP设备开的发进行了技术创新:首先,在灌注模块,公司基于微循环模型理念,采取搏动式灌注设计来实现微血管的灌注效果,确保能够将血液迅速送达至微血管; 

在氧合模块上,由于不同脏器的氧合指标各有不同,公司自研了全系列、各脏器专用的氧合器; 

此外,为实现智能化氧合,便于观察、评估灌注效果,清瀚医疗的NMP系统除了做到可以显示血液动力学指标外,还对血气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系统内嵌了针对温控系统和氧供系统的智能算法,使离体肝脏器官实现“最优仿生环境下的生存和修复”。 

据了解,清瀚医疗的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系统已于2024年11月正式发布,并已陆续获得科研订单。此外,公司还在探索NMP系统在肾脏、心脏、肺脏等领域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微循环的技术理念,以及创始团队在微流动界面/流场设计、生物涂层技术和中空纤维膜制备三大核心技术板块的研究积累,除器官医学之外,清瀚医疗还在生命支持领域,如体外膜肺系统、人造子宫系统;以及溶解气体控制领域,如医用氧合膜、医用换热膜等方向布局相应产品线。 

张向军提到,之所以这样规划产品开发思路,是因为团队认为,人体内各脏器都是依靠和血液的相互作用,通过微循环来交换物质,比如心脏靠生物电+机械的方式驱动血液循环、肺靠跨肺泡膜来传质、肾靠肾小球毛细血管薄壁过滤血浆成分等。

 “就好比我们不能在高速公路上吃饭、聊天,和外界交互,但可以在乡村公路上停下来享受生活。生命也如此,大血管就像高速公路,它只是在运输血液。血液只有流到微循环(乡村公路)上,才可能到达不同脏器、交换不同物质。因此,清瀚医疗希望以微循环研究为起点,逐渐进入到对肺循环、体循环,乃至循环动力技术和装备的全系列研发创新。”张向军表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器官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清瀚医疗 微循环 医疗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