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2月28日
复旦科研团队实现新纳米颗粒超晶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团队实现新型超晶格材料可控构建,为纳米颗粒自组装领域提供新范式,在多领域有望带来创新应用,过去该领域前沿研究由欧美主导,复旦团队另辟蹊径,此研究仅是开始,团队正继续探索。

🥇复旦团队实现笼目晶格等新型超晶格材料可控构建

🎯为纳米颗粒自组装领域提供全新研究范式及应用可能

💡过去超晶格领域前沿研究由欧美主导,复旦另辟蹊径

🚀团队正探索其他非凸纳米颗粒基元并深入研究组装机制

据复旦大学官网发文,复旦团队突破性成果登上《科学》杂志。由复旦大学化学系董安钢、李同涛团队联合高分子科学系李剑锋团队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倪冉团队实现了笼目晶格(Kagome lattice)等一系列新型超晶格材料的可控构建为纳米颗粒自组装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有望在催化、能源、功能器件等领域带来创新性应用。

主要参与者(左起):李同涛、万思妤、董安钢、李剑锋

据介绍,纳米颗粒被认为是“人造原子”,基于其可控组装构筑而成的超晶格(或超晶体)是一类具有晶体对称性的介观凝聚态物质,在能源、催化、力学、光电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过去,超晶格领域的前沿研究主要由欧美研究团队主导,且大多集中于球形或凸多面体纳米颗粒的研究。复旦大学团队另辟蹊径,提出利用非凸(nonconvex)纳米颗粒为构建基元,并通过调控颗粒的局部曲率,创造出类原子价键特性的颗粒间定向相互作用。

董安钢表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搞清楚不同超晶格结构的形成机理至关重要,这也是调控超晶格性质、实现超晶格功能化应用的关键所在。”这项研究仅是一个开始,团队正在探索其它非凸纳米颗粒基元,并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纳米尺度下物质组装机制与原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旦团队 超晶格材料 纳米颗粒 可控构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