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2月28日
日本大米疯涨70%,中国老板连夜扛大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日本大米价格持续飙升,创历史新高,直接拉高了百姓的生活成本,餐饮业面临倒闭潮。米价上涨并非短期供需失衡,而是日本农业政策僵化、市场机制失灵与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废除了限制水稻种植面积的政策,农协仍通过控制资金流等方式变相维持种植调控。米价高涨成为通胀推手,但稻农并未受益,消费者面临“主食贫困”。政府投放储备大米效果有限,除非解决大米产量、市场投机等问题,否则米价难以稳定。高关税和农协垄断使进口大米难以进入日本市场,但当前危机或为中国提供突破口。

📈 日本米价持续飙升,创下单月价格历史新高,直接导致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恩格尔系数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餐饮企业倒闭数量也大幅增长。

🌾 日本农业政策长期僵化是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即使废除了限制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反政策”,日本农协(JA)仍通过控制资金流、收购渠道和补贴分配,变相维持种植调控,导致大米流通量减少。

🛡️ 日本大米市场是全球最封闭的市场之一,为保护本土农业,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并通过“国家贸易体制”严格控制配额。日本消费者对国产米有根深蒂固的“执念”,也使得进口米难以立足。

🤝 尽管面临重重障碍,日本市场危机或为中国大米提供突破口。日本低收入群体与餐饮业可能转向进口米,日本政府可能被迫扩大进口配额。中国企业可通过与日企合作加工、瞄准细分需求逐步渗透。

未来一年,日本米价的波动将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检验其农业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日本大米价格正在持续飙升。

近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日本全国各品牌大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5927日元/每60公斤糙米(约合人民币1244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569日元,涨幅达69%,创单月价格历史新高。部分地区的5公斤装大米零售价突破4185日元(约合人民币201元),同比涨幅高达82%。

米价上升也直接拉高了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2024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比重)飙升到28.3%,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家庭月均消费支出更是连续两年负增长。部分家庭不得不减少大米的消费量,或者选择购买价格更为低廉的进口大米。

连锁反应是,餐饮企业“苦不堪言”。2024年1月至9月,日本餐饮店倒闭数量达到650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6.5%。日本媒体描述日本餐饮业正在经历10年来最大倒闭潮。

导致日本米价持续上升并非短期供需失衡的产物,而是日本农业政策长期僵化、市场机制失灵与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

01

尽管日本政府于2018年正式废除限制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反政策”,但其阴影仍未消散。该政策自1971年实施以来,通过强制休耕和种植补贴,将水稻种植面积限制在水田的60%左右,直接导致产能长期受限。

即使政策名义上取消,日本农协(JA)仍通过控制资金流、收购渠道和补贴分配,变相维持种植调控。例如,2024年日本大米产量虽达679万吨,较前一年增加18万吨,但流通量反而减少21万吨——这被怀疑是农协与批发商囤积所致。

恶性螺旋是,米价上涨已成为日本通胀的重要推手。日本央行的数据显示,1月日本批发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2%,连续五个月加速,其中农林水产品价格涨幅达36.2%。尽管日本央行于1月将政策利率上调至0.5%,但实际工资连续三年下降、家庭消费支出持续萎缩(2024年恩格尔系数达28.3%)的背景下,加息可能进一步抑制需求。市场普遍预期,若米价涨势延续,日本央行或被迫在2025年夏季前再次加息。

讽刺的是,米价高涨并未惠及农民。2024年日本稻农破产数创历史新高,主因是化肥、燃料等生产成本上涨远超米价收益。而消费者则面临“主食贫困”:5公斤大米价格已超过同等重量的鸡胸肉,迫使家庭转向面包等替代品。

无奈之下,日本政府近期宣布投放21万吨储备大米,但舆论普遍认为此举“为时已晚”,且短期效果有限。

若2025年新米产量稳定,价格或于10月后小幅回落。但日本农协掌握绝对话语权、供应链僵化等结构性问题未解,叠加气候风险(如2023年极端天气导致库存耗尽),日本大米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高位,甚至可能继续上涨。除非其政府能够出台更为有效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大米产量、市场投机等问题,否则大米价格的稳定将难以实现。

02

好了,肯定会有聪明的投资者在想,现在去日本卖大米一定是桩好生意!不好意思,千万别高兴太早,日本米市堪称“铜墙铁壁”。

为保护本土农业,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778%的关税,且通过“国家贸易体制”严格控制配额(2024年配额仅77万吨,占消费量的1%)。即便中国大米具备价格优势(如2024年泰国5%碎米出口价约450美元/吨,而日本国产米批发价超1000美元/吨),高关税足以抵消竞争力。直白点讲,日本大米市场是全球最封闭的市场之一。

最令投资者头疼的是日本农协,其不仅控制生产端,还垄断流通渠道。其下属的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合会(JA全农)掌握全国70%的大米收购权,且优先推广国产高价米。此外,日本消费者对国产米的“执念”根深蒂固——越光米等品牌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进口米常被视为“低端替代品”

当然,日本对大米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也让很多大米商望而生畏。这其中包括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含水量控制及口感测试。中国大米若想进入日本市场,需通过JAS(日本农业标准)认证,且需建立低温仓储和快速配送体系,成本高昂。

尽管障碍重重,当前危机或为中国提供突破口。日本低收入群体与餐饮业或转向进口米。2024年,日本餐饮业大米采购成本上涨45%,部分连锁店已考虑混合使用进口米。从需求端来讲,市场具备较大的前景。

从政策端来讲,若米价长期失控,日本政府可能被迫扩大进口配额。2024年,日本食品自给率仅38%,粮食安全压力加剧。若长期持续,日本必然会降低粮食的贸易壁垒。此外,通过向日本食品加工企业供应原料米(如制作清酒、米粉),可规避终端市场壁垒。

简单说,日本大米危机的本质是农业保护主义与市场现实脱节的恶果。若不打破农协垄断、开放进口并重构补贴体系,短期政策干预只能暂缓阵痛。未来一年,日本米价的波动将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检验其农业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对中国企业而言,日本市场的高壁垒短期内难以瓦解,但可通过与日企合作加工、瞄准细分需求(如有机米)逐步渗透。或者说,谁能通过严苛的检测,谁或许就是第一个接住了这个泼天富贵。

走,啥也别说了,去日本卖大米。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资本论”,作者:白开水的思考,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日本米价 农业改革 农协垄断 粮食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