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28日
[要 闻] 用“太空之眼”守护绿水青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作为气象专家和广西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八年来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他深度参与风云气象卫星研发应用,关注地球观测信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他以“数据印记”为基础,提出多项提案,如统筹对地观测计划、建设碳中和科学监测评估体系、提升气候变化早期预警能力等,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采纳,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今年,他将继续聚焦冰川消融、气候变化对金融业的影响等议题,带来更多提案。

🛰️深耕气象卫星领域:张兴赢委员长期参与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研发与应用,深刻认识到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服务防灾减灾方面的独特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发现基层在地球综合观测信息方面存在的不足。

📊数据驱动提案:张兴赢委员的提案以数据为支撑,例如,他建议统筹规划全国对地观测计划,开放卫星遥感数据,促进其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他还提出加大投入建设天—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

🤝跨部门协作推动:张兴赢委员联合多位科技界委员,提交了关于全面提升早期预警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推动了气象卫星应用纳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农业农村部试点推广“卫星+保险”模式。

🌡️关注气候变化健康风险: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张兴赢委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提案,促成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出台。

张兴赢委员:

【代表委员履职记】

◎本报记者 付丽丽

    这几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广西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正在进一步完善提案。

    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张兴赢履职的第八年。“科学家不能只待在实验室,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履职以来,张兴赢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奔走呼吁,高质量完成每一份提案。

    张兴赢的履职故事始于他的“老本行”——气象卫星。过去近20年,他深度参与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研发与应用,深知卫星遥感技术对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服务防灾减灾的独特价值。然而,他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许多地区仍面临地球综合观测信息不精细不及时,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缺乏精准数据支撑等问题。

    2024年1月起,张兴赢又有了新身份——作为第24批中央博士服务团团长,到广西生态环境厅挂职锻炼。一年来,他深入多地调研,听取一线声音,获取第一手资料,带着政协委员的使命,在基层探寻生态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答案。

    张兴赢的提案总带着鲜明的“数据印记”。2018年,他履职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年,就带来了《统筹对地观测计划,效益最大化开展民用航天活动》的提案,建议统筹规划全国对地观测计划,更大程度地开放卫星遥感数据,促进卫星遥感资料用于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社会领域。2021年,他又提出《关于加大投入建设碳中和科学监测和评估体系的提案》,建议加大投入建设天—地一体化、业务化和长期高精度的温室气体科学监测网络。

    2024年,他联合多位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全面提升早期预警能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提案》,建议超前部署地球观测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管理协调机制和数据共享政策。这一建议迅速引发回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回复中明确表示,将把气象卫星应用纳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也试点推广“卫星+保险”模式,利用遥感技术为农作物受灾定损,惠及数百万农户。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张兴赢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提案》,该提案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去年9月,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部署10个领域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张兴赢将继续基于科学数据,聚焦冰川消融的生态环境风险、气象和气候变化对金融业的影响、减污降碳协同监测等议题,带来从风险预警到制度建设的多份提案。张兴赢坦言,无论身份、岗位如何变化,他将始终恪守为民服务的初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张兴赢 气象卫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政协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