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2月27日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光子芯片时钟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常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李王哲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文章,首次实现了光子芯片时钟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该技术基于可量产的超低损耗氮化硅光子芯片,通过光学频率梳生成高精度、低噪声的时钟信号,突破了传统电子芯片在时钟带宽、能耗和噪声等方面的瓶颈,为未来超高速芯片发展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研究团队研发出基于片上微梳的振荡器,结合集成超高 Q 值谐振器的微梳和自注入锁定技术,能合成覆盖从兆赫兹到 105 GHz 的微波信号,实现光学和电子信号的自然同步。该技术未来有望应用于处理器芯片、手机基站、自动驾驶等领域。

🔬首次实现光子芯片时钟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该研究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常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李王哲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完成,并在《Nature Electronics》杂志发表。

💡该技术基于可量产的超低损耗氮化硅光子芯片,通过光学频率梳生成高精度、低噪声的时钟信号,突破了传统电子芯片在时钟带宽、能耗和噪声等方面的性能瓶颈。

📡研究团队联合研发出基于片上微梳的振荡器,结合集成超高 Q 值谐振器的微梳和自注入锁定技术,能合成覆盖从兆赫兹到 105 GHz 的微波信号,给系统提供共享时频参考,让光学和电子信号自然同步。

🚗该技术未来有望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将处理器芯片的时钟频率提升至 100G 以上,降低手机基站的能耗和成本,以及提升自动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精度和响应速度。

IT之家 2 月 27 日消息,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昨日发文宣布:2025 年 2 月 25 日,电子学院常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李王哲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 Nature Electronics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comb-synchronized optoelectronics”的研究文章,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光子芯片时钟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据介绍,该技术基于可量产的超低损耗氮化硅光子芯片,通过光学频率梳生成了高精度、低噪声的时钟信号,突破了传统电子芯片在时钟带宽、能耗和噪声等方面的性能瓶颈。为未来超高速芯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传统电子技术生成高频信号时具有带宽窄、信号易失真、功耗高等问题。在光电子系统里,光学合成信号和电子时钟的频率也存在不匹配问题,导致同步困难。为攻克这些难题,研究团队联合研发出基于片上微梳的振荡器,用于光电子系统同步。该振荡器结合集成超高 Q 值谐振器的微梳和自注入锁定技术,能合成覆盖从兆赫兹到 105 GHz 的微波信号,给系统提供共享时频参考,让光学和电子信号自然同步。

研究团队进一步展示了基于该芯片的多波段通感一体系统:通过单一芯片实现了 5G、6G、毫米波雷达等不同电磁波波段的多种功能。可在传感和通信两种模式间灵活切换。这一创新设计不仅简化了硬件结构,还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该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别的感知精度,和调制格式高达 256-QAM 的 6G 通信。

IT之家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获悉,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处理器芯片中,该方案可以将时钟频率提升至 100G 以上,提供远超目前芯片的算力;在手机基站中,它可以降低设备的能耗和成本;在自动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的集成化设计将有助于提升感知精度和响应速度。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5-01349-7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光子芯片 时钟技术 Nature Electronics 超高速芯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