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将持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优化信贷结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此外,还将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纠正金融机构偏离定位和盲目扩张行为,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健全资本补充机制。
🌱**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投向重点领域:** 通过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从而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非理性定价:** 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旨在约束金融机构的非理性定价行为,从而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实施差别化监管,加强监督检查:** 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对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金融机构偏离定位和盲目扩张行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提高可持续性:** 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旨在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确保金融体系能够长期稳定地支持经济发展。
【央行陆磊:持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财联社2月27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近日在《学习时报》刊文称,完善引导、监督和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持续调整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优化信贷结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对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金融机构偏离定位和盲目扩张行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股东利润考核和评价机制,基于金融机构功能定位、行业类型、业务性质等特征,坚持收益与风险兼顾,确定合理考核期限,更好发挥管理考核结果对国有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作用。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