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2月26日
为什么近期欧洲极右翼党领袖出现多位女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德国大选后,极右翼选择党虽未如愿,但其得票率创二战后新高。欧洲极右翼势力壮大,且多由女性领导,如德国的魏德尔、法国的勒庞和意大利的梅洛尼。这一现象颠覆了传统认知,即高知女性应更倾向于民主自由。这种转变或可从政治包装、社交媒体优势和性别政治等角度解读。女性领导人以更温和形象包装右翼主张,利用社交媒体传播,并通过解构“进步主义”话语赢得支持。然而,女性内部观念差异大,极右翼女性领导人的出现,是极右翼思想与性别政治杂交的产物。

🎭政治包装策略:极右翼女性领导人通过温和的公众形象,消解了传统极右翼与暴力、排外形象的刻板印象。例如,魏德尔以理性克制的演讲风格,将反移民政策包装为“国家安全议题”。

📱社交媒体优势:这些女性领袖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触达民众,以更好的形象和表达来影响大众偏好。梅洛尼在TikTok上以“意大利母亲”人设发布烹饪视频,巧妙植入反全球化主张。

🚺性别政治:极右翼女性领袖通过解构“进步主义”话语获得独特优势。魏德尔作为公开的同性恋者,却反对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吸引了部分对“过度政治正确”反感的选民。

德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虽然德国极右翼选择党主席爱丽丝·魏德尔没有如愿当选,但其所率领的选择党也获得近20%的选票,位列第二,创下了二战结束以来德国极右翼最高的选票纪录。魏德尔在这一轮选举中,也算在德国政坛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甚至吸引马斯克为其站台。

比较有意思的是,欧洲这一两年不仅极右翼势力迅速壮大,而且几个主要大国的极右翼党领袖都是女性,除了德国的魏德尔,还有法国的玛丽娜·勒庞,以及意大利当前的总理梅洛尼。

这一趋势跟传统上认为女性,特别是高知女性应该更加倾向于民主、多元和自由化的印象大不一样。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右翼保守派就应该是特朗普这种老年白人男性形象,而左翼民主自由派就应该像“无孩爱猫女士“泰勒·斯威夫特一样。

那要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也许可以有以下几种角度:

政治包装策略。传统上,极右翼常与男性主导的暴力、排外形象绑定,而女性领导人能够以更温和的公众形象消解这种刻板印象。比如,魏德尔通过理性克制的演讲风格,将反移民政策包装为“国家安全议题”,而非单纯的种族主义。勒庞以“家庭女性”形象重塑政党。

这种策略使极右翼主张更易被中间选民接受,尤其在主流舆论对极端主义高度警惕的欧洲社会。

社交媒体时代女性天然的传播优势。这几位女性成为领袖,不仅来自于党派内部的策略性推动,本身也是她们自身魅力能够产生更强民众吸引力的结果。这几位女性都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来触达民众,以更好的形象和表达来影响大众偏好。这也是女性普遍具有的优势。比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TikTok上以“意大利母亲”人设发布烹饪视频,巧妙植入反全球化主张,实现意识形态的“软传播”。

性别政治:反向利用身份标签。极右翼女性领袖通过解构“进步主义”话语获得独特优势。非常有意思的是,魏德尔作为公开的同性恋者,却反对性少数群体平权运动,主张“回归传统家庭”,这种矛盾立场反而吸引了部分对“过度政治正确”反感的选民。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极右翼政党的主力成员还是男性,但是女性成为几个重要国家的领袖,形成了一种有意思的反差。

一方面,这种现象本质上是极右翼思想与性别政治的杂交产物:既利用女性身份突破传统极右翼的合法性困境,又通过性别标签重构保守价值的话语体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意识到,女性内部的差异极大。虽然各种研究显示整体上女性和男性的性别观念差异在不断拉大,但女性内部观念的异质性是远高于男性,既有最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有最保守的家庭妇女。这也是极右翼党派女性领导人诞生的温床。

曾经女性主义与个体、自由、开放的思想相互锚定,但在社会整体思潮走向保守的当下,这两者可能也正在产生裂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极右翼 女性领导人 政治策略 性别政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