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25日 01:45
[要 闻] 从扭秧歌到跳梅花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AI实验室等联合发布的BeamDojo强化学习框架,让人形机器人G1在复杂地形上的运动能力显著提升。G1不仅能在狭窄的踏脚石上稳定行走,还能倒走,甚至在负重和外力干扰下完成挑战。该框架通过两阶段强化学习训练策略,结合落脚点奖励机制和“双评价器”架构,有效提升了机器人的地形感知与适应能力。即使未经训练,G1也能在稀疏地形上实现零样本泛化,并借助激光雷达高程地图系统实时感知环境。这项技术突破有望扩展人形机器人在人机协作、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BeamDojo框架通过两阶段强化学习,使机器人先在平地预学习,再在实际地形微调,提升了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控制能力。

👣针对人形机器人多边形脚掌,研究团队设计了基于采样的落脚点奖励机制,并结合“双评价器”架构,增强了机器人对地形的感知和适应性。

🗺️BeamDojo框架搭载了基于激光雷达的高程地图系统,结合模拟训练中的域随机化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并适应复杂地形。

🚀该框架实现了零样本泛化,意味着机器人在未经训练的稀疏地形上,也能以80%的成功率稳健行走,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

——新型学习框架让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上“如履平地”

本报记者 崔 爽

    继在春晚“扭秧歌”后,来自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G1再次进化。

    近日,上海AI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发布“BeamDojo强化学习框架”。根据官方解释,其“用于实现人形机器人在稀疏立足点上的敏捷运动”。也就是说,有它加持,G1人形机器人在“难有立锥之地”的复杂地形上也能如履平地,连走平衡木、跳梅花桩都不在话下。

    公开演示画面中,G1能稳定穿过多个约20厘米宽、面积狭小、间距不一的踏脚石。不仅可以正向行走,G1还能倒着走,甚至在背负6千克重物、面临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顺利完成挑战。

    以往的机器人研究中,克服复杂地形问题一直是主要技术挑战之一。通过引入新的学习框架,BeamDojo框架优化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运动控制,使G1即便在不规则的地形上,也能展现出不俗的平衡力和灵活性。

    BeamDojo框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两阶段强化学习训练策略。第一阶段让机器人在平地进行训练,通过输入地形参数,让算法在安全环境中预学习;第二阶段切换至实际任务地形中,进行策略微调。针对人形机器人多边形脚掌的特点,研究团队还设计了基于采样的落脚点奖励机制,结合“双评价器”架构,有效提升机器人的地形感知与适应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框架还可以实现零样本泛化。机器人的泛化能力是指机器人在面对新的、未见过的任务、环境或条件时,能够应用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机器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工作。尽管G1在训练过程中并未接触过稀疏地形与平衡木,但基于这一框架,它能对各类稀疏落脚点地形做到零样本泛化。

    为了实现真实世界的部署,BeamDojo框架还搭载了基于激光雷达的高程地图系统,结合模拟训练中的域随机化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并适应复杂地形。

    最终,在这一框架下,G1即便在未经训练的稀疏地形上,也能以80%的成功率稳健行走。研究团队表示,他们的目标是突破人形机器人在非传统行走表面上的限制,新一代机器人有望在人机协作、救援等领域展现更为广泛的应用可能性。

    目前,宇树科技已全面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和高性能感知及运动控制算法,并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日前表示,AI驱动下的机器人技术每天都在快速进步,大大加速了技术的发展。他预计,2025年AI人形机器人将达到一个新的量级。如果顺利的话,到明年或后年,AI人形机器人可以在一些基础服务业或工业应用中推广开来,但家用机器人的推广进度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其对安全性、技术成熟度的要求更高。整体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成本的逐步降低,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形机器人 强化学习 BeamDojo 宇树科技 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