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玑 2025-02-24 08:35 上海
周五,纳指下跌2.2%,标普下跌1.7%,双双大跌。
大跌的原因,一个是市场对于通胀反复和川普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一个是美股估值高,今年很震荡。
科技股板块,我持仓的个股全跌:
英伟达下跌4%,收盘价134.43美元。对于英伟达,我并不担心,中长期趋势和基本面没有变化。
博通下跌3.56%,收盘价218.6美元。如果博通有200美元以下的价格出现,我还会继续买入。另一个备胎AMD下跌2.92%,收盘价110.84美元,设置了买入节点105没变。
特斯拉大跌4.68%,收盘价337.8美元。之前一直说特斯拉贵,然后在310-320和260-280左右有两个支撑点,所以460时下了点空单,335卖出。看了下账户,之前下跌时触发了,顺利卖出。
亚马逊下跌2.83%,收盘价216.58美元。两个新账户在210+设置了加仓,看看有没有机会捡点进来。
谷歌下跌2.71%,收盘价181.58美元。我两个新账户把179的买入价上调了一些,180设置了买入节点。
微软下跌1.9%,收盘价408.21美元;Meta下跌1.62%,收盘价683.55美元。这两个,一个底部很清晰了,另一个之前上涨太凶猛现在回调中。
台积电和苹果微跌。
生物医药板块,礼来微涨,强生上涨1.64%,收盘价162.3美元;默沙东上涨2%+,收盘价89.5美元;诺和诺德上涨5.18%,收盘价88美元。
联合健康因媒体说老美司法部将对其进行医疗保险计费行为的调查,大跌7.17%,收盘价466.42美元。
盘前一度大跌13%+,触及到438以下,这是两年以来的低点,我两个新账户在476、462和440买了一点进来,家庭账户在440买进来较多。这三个账户预计会在530-540左右出掉一部分。
消费板块,沃尔玛继续下跌2.5%,收盘价94.78美元;Costco和麦当劳微涨,宝洁上涨1.81%,收盘价170.23美元。
今年资金有两个转向,一个是从科技股板块流出,转向以PLTR、TEM为代表的科技应用概念股和部分港股,热炒。一个是涌入消费股板块,由于避险情绪和需求导致的。
港股,个人的感觉是现在外资在给中概股和中企找新的叙事能力。很多炒港股的今年的收益还不错,资产负债表得到了修复和改善,但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
说外资都回来了,这有点假,目前的规模还比较小,港股流动性比较差,里面的主要玩家,还是咱们自己人。
PLTR、TEM这类,市场对其有十倍股的预期,但我个人目前没有发现这类股有做资产的资质,过高的预期和热炒,催发了它的泡沫化,近600倍的PE,再高的增长率也难配得上,最近这两都连续几天暴跌。
这类股票短期投机套利可以。但对我来说,精力和时间都不适合在它们身上花时间。
SPY和QQQ这两个宽基指数的ETF,分别对应标普500和纳指,在震荡行情中可以看看SPY在585左右的建仓/加仓节点,QQQ在510以下的建仓/加仓节点。
这两个ETF是可以长期持有的,适合用长期的闲钱去持有,我个人账户在纳指和标普这两个宽基和相关的ETF(QQQ和SPY)占比约各11%,家庭账户里也有各7.5%;
如果要做波段,QQQ和SPY的减仓节点看看540和612,不过最好是做中长期持有的。
今年的美股很震荡,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震荡,典型猴市,上蹿下跳的。
有准备再配置一些稳健的适合中长期持有的资产,把美股的账面浮盈再落袋为安一部分,过去一个半月高点减仓Costco和礼来等,就是这个原因。
伯克希尔公布2024年年度财报,其中现金储备3342亿美元,连续10个季度增长,创历史新高。
每股市值的增长为25.5%,而标普500指数为增长25%;近60年,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了55022倍,而标普500指数是390倍。
确实很强。做投资的,一年三倍收益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三年一倍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60年了。
伯克希尔的股票有AB两股,我持有的A类股是2020年3月和5月买入的,一共买了5股,当时的买入价24.5-27.5万美元/股,现在在71万美元左右,虽然涨幅不如美股七巨头,但也不差。
A类股贵,是因为坚持不拆股,B类股就很便宜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门槛高一点,确实可以筛选出适合的投资群体。
巴菲特发布年度致股东信。我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巴菲特说:
“伯克希尔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主要是美国股票”、“优秀企业的股权才是伯克希尔的优选选择,无论是控股还是仅部分持有,现金等价物不是”。
很多人说起巴菲特,第一印象都是这老头的投资能力很强。但我个人觉得,他的风险管控能力强过投资能力。
他和他已故的搭档查理·芒格,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很有魅力的两个老头。
这些前辈愿意出来分享他们的心得和看法,是很难能可贵的事,巴菲特年纪很大了,也不知道还能听几次,且听且珍惜吧。
看完巴菲特致股东信的另一个感受,是谦卑。巴菲特把成功归结为美国这个国家和时代的造就。
… …
周六带娃去浙江爬山,去丽水龙泉的黄茅尖,号称浙江第一峰,海拔约1900米。
三个娃自己走完全程,约6公里左右,走了3个小时出头。
一路上我们有时会聊聊天,三个娃带头前面走,走累了就坐着歇息。
遇到主路之外一些人为踩踏出来的捷径,小儿子表示不想走捷径,还是大路安全。问他为什么不走捷径,他表示:
小路看上去有点湿滑,爸爸你说过的,投资就像生活一样,要脚踏实地,走正道,行稳方能致远,安全最重要;不能总想着走捷径,一不小心摔倒了,弄脏了衣服不说,还有可能受伤,得不偿失。
我最近半年,在给他们上投资课时,会用生活的角度给他们做一些讲解。
老大现在的风格越来越像我,整体会更注重风险控制;老二悟性很高,但对投资的兴趣比较一般;小儿子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很多东西吸收很快。
每个周六周末,我和媳妇都会带他们到户外活动,每个月安排一次爬山,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磨练他们的耐心和韧性,我觉得挺不错的。
小儿子很好动,现在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眼里还有光的娃,之前一直觉得他缺乏耐心和韧性,所以各种方法尝试过。
后来就是发现他喜欢木工,给他做了个木工坊,让他去里面沉浸式体验,效果还不错。
小孩的兴趣,往往都是阶段性的,他以前很喜欢各种车、火车,然后是喜欢天文学中的黑洞、天体等,后来喜欢火箭,现在喜欢飞机…
周末带他们去了看电影,我们很少带孩子去电影院,一般是在家里看。
躺着看完2.5小时的电影,特别是小儿子,全程看完,没再像以前一样看十分钟就吵着要从电影院出来。
看完以后,他表示下周还想再去户外活动后,去电影院里躺着看电影,看不同的电影。
我们一致夸赞他现在很有耐心和耐性,居然能2.5小时全程不间断地看完,不打扰他人。他得意的神态,有点像骄傲的小公鸡,哈哈。
我会更注重孩子内在的培养,比如耐心、韧性、抗压和抗挫折能力、自驱力等,之前也陆续写过不少。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希望他们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能力,只有能力是彻底属于他们自身的,是外部任何变化都带不走的东西。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