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报告 02月24日
[民生证券]A股策略周报:期待“三月转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周中国科技股持续上涨,受益于新催化剂的落地。科技股呈现定价时间短但涨幅大的特点,未来可能更依赖于新催化的出现。市场热度回升,行业交易集中度达到2010年以来高点,科创/创业板波动率上升。行情主要由个人投资者主导,或将进入高波动阶段。AI驱动的行情开始分化,传统巨头可能因AI业务重估而提升估值,新兴公司则面临业绩兑现期的估值风险。国内科技巨头加大AI投资,有望带动更广泛领域的投资回暖。企业开始让渡利润以改善分配,利于挖掘消费潜力。

🚀科技股“陀螺”行情:中国科技股持续上涨,得益于新催化剂的出现,呈现出定价时间短但涨幅大的特点,预示着未来科技板块的演绎将更加依赖于不断涌现的新催化。

💰科技巨头加大资本开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加大对AI领域的投资,标志着过去收缩性投资的结束和新投资周期的开始,有望带动包括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等更广泛领域的投资回暖。

🤝企业让渡利润改善分配:京东、美团等公司开始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是国内企业逐步让渡利润以提高劳动力回报的重要信号,提高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有利于挖掘更大的消费潜力。

💪内生修复的新动能: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动能正在孕育,市场化企业的收缩性经营开始出现分化,转变为加大投资和改善分配,有望带来总量上的增长和总需求的改善。

  科技股的“陀螺”行情。本周(20250217-20250221)中国科技股继续上涨,其背后在于新催化剂的陆续落地。从定价特征来看,近期中国科技股呈现定价时间短但涨幅大的特征。阶段而言,未来科技板块的演绎可能更依赖于新催化的不断出现,参考去年四季度的经验,未来市场对于科技板块新催化的反应同样可能逐步钝化。交易热度与波动率来看,当前市场呈现了较为极致的分化:市场热度回升且行业交易集中度升至2010年以来的高点,科创/创业板呈现波动率上升式上涨,历史上看持续性较差。参与者视角看,近期行情主要由个人投资者(两融、龙虎榜等)主导且其定价已经进入相对极致的阶段,而主动偏股基金、北上资金以及ETF等投资者参与度一般。这意味着当下行情可能将逐步进入高波动阶段。对于科技板块内部而言,我们认为,由于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差异与变化,AI驱动的行情开始走向分化:一方面,对于传统巨头(如:阿里巴巴、运营商等)而言,AI相关业务的重估可能带动整体估值的上修;另一方面,对于新兴公司而言,在业绩兑现之前,由于参与者更加多元,定价波动也相对更大,而当进入到兑现期后可能面临由于参与者切换或者兑现不及预期的风险,进而带来估值下修。   参考美国经验:国内科技巨头加大资本开支有望带动更广泛领域的投资回暖。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加大对AI领域的投资,实际上可能也是对于过去收缩性投资的“告别”:过去几年低投资状态的终结与新投资周期的开始。参考美国经验来看,2010年以来,美国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增速的大幅回升对于经济总量层面的投资增速回升具有指示意义,从细分领域看,美国七大巨头的资本开支增速的回升对于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业、运输仓储业等领域的投资增速的领先意义较为明显。即美国科技巨头的资本开支的大幅回升,带来的作用通常不限于其行业本身,而往往能够扩散至其他行业,并带来整体社会投资的回暖。站在当下看,国内科技巨头对于AI领域资本开支的大幅增加对于社会的意义同样可能不限于AI领域本身,投资端抵抗缩表的力量已经出现,最终这或将反映到总量层面回升。   市场化巨头企业的另一种转变:让渡利润,改善分配。近期国内在京东、美团等公司开始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国内企业逐步开始让渡利润以提高劳动力回报从而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信号,特别是提高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过去经验一般认为提高劳动力回报需要依靠资本回报的上升,但参考美国1930年代经验,向劳动力的分配并不一定以ROE和增长为前提,其背后因素在于政府福利支出的提高,而今年以来国补力度和范围的加大,实际上也正是政府在逐步托住企业不至于盈利持续下行的具体政策体现。更广大群体的增收与保障政策推出,有利于挖掘更大的消费潜力。然而,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在提升消费支出时,对消费品和服务上的“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这种“消费升级”可能很难反映到目前的上市公司业绩上,但这并非意味着消费板块没有机会,而是需要找到一些与以往投资者“审美”有差异的消费:这些消费上市公司不以“提价”和销售毛利率作为盈利的核心来源,而是凭借“薄利多销”和周转率的提升实现业绩增长。   喧嚣之外,关注内生修复的新动能。当下AI行情正在走向极致,但是宏观场景上并非没有新的选择。我们市场化企业的收缩性经营开始出现两大分化:第一类是转变为加大投资,走向新的产业发展;第二类是改善分配,资本向劳动力让渡利润最终促进消费。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动能正在孕育:一方面,参考美国经验,中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开支可能扩散到更广泛的领域从而来带总量上的增长;另一方面,过去通过市场化“垄断”的巨头也无法“躺平”,开始优化资本与劳动力分配关系,最终改善总需求。我们推荐:第一,未来在国内基本面逐步向好带来预期改善的背景下,国内顺周期相关的消费(品牌服饰、食品、饮品、白电、旅游等)+中游制造(工程机械、特材、化学制品、锂电等)+有色(铜、铝);第二,在实物资产逻辑下,名义利率将跑输通胀,全球定价、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将继续重估,黄金+原油,其中,参考历史经验,当下黄金股的启动可能依赖于黄金涨幅趋缓后金价中枢上移的确认;第三,低估值+红利,同时兼具中国宏观风险下降的:银行、保险。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不及预期;房地产政策超预期;海外经济大幅下行;测算误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技股 AI投资 资本开支 内生动能 消费潜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