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Anthropic 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名字,尤其是他们开发的 Claude 模型,被视为 OpenAI ChatGPT 的有力竞争者。
来源:CSDN(ID:CSDNnews)
作者:Andrey Goncharov
译者:郑丽媛
原标题:「耗时近 9 个小时,面试三轮,最终我应聘 Anthropic 失败了」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145718708
Anthropic——那个创造了 Claude 的背后团队。它是 OpenAI ChatGPT 的一个竞品,并且得到了亚马逊的巨额投资支持。有传言称他们拥有比 OpenAI o3 更强大的模型,但由于对安全性的极度重视(这是一件好事!),这个模型至今仍处于保密状态。
我申请的是:致力于 AI 安全研究的 Anthropic Fellow
开始便有个不寻常的地方:他们要求提供推荐人的联系方式——也就是你合作过并能为你提供反馈的人。没错,现在这不仅仅是学术界的做法了!
CSDN 付费下载自视觉中国
具体来说,面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01
在线编程(1.5 小时)
你需要根据给定的具体规范,快速编写一个公开 API 的类。这是一个四层挑战,每通过一层的所有测试后才会解锁下一层,需要你重构代码才能继续前进。
我所说的「快速编写」」可不是开玩笑:要在 90 分钟内完成任务,因此你必须以极快的速度编码,完全忘记什么 Big O、堆、二分查找之类的算法概念。
在这个阶段,我勉强在计时器结束前 2 分钟完成了所有任务。
整个过程没有真人面试官,只有一个冷冰冰的自动化系统。
你问我如何准备?说实话,谁知道呢,应该就是多写代码吧。你也不需要掌握什么复杂的算法——实际上,它们反而可能会让你分心。
02
与真人面对面的编程面试(1 小时)
这一轮是一个 LeetCode 中等难度的问题,但有点小变化。感觉比典型的 FAANG 编程面试要简单一些,因为 FAANG 面试通常会给你两道不同的中等难度题目。
这个又如何准备?就是多刷 LeetCode,这没什么新鲜的。
同时,他们也会联系你提供的推荐人,要求对方提供一些书面反馈。
03
虚拟现场面试(分为三部分)
这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阶段,分为三个部分:研究头脑风暴(15 分钟)、带回家的编程任务(5 小时)、文化契合度面试(1 小时)。如果你愿意,可以分为几天完成。
与此同时,你的推荐人会收到一封邮件,说 Anthropic 想和他通个电话!我以前从没见过这种情况——但在这个诈骗横行的时代,谁知道还有什么方式来验证候选人的背景呢。
3.1 研究头脑风暴(15 分钟)
我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议。简单介绍后,他提出了两个开放式问题,旨在激发创意。这些问题不需要你对 LLM 有深入了解,只需要一些将 LLM 视为黑箱的经验,再加上一点创造力。
唉,那天我的创意灵感完全不在线。第一个问题我就被卡住了,沉默了大约三分钟,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着我那点可怜的数学知识。我本应该用我对线性代数的初步理解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我却没能产生任何想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后来确实想出了一些点子……但那是散步之后的事了,而面试要求我当场就能想出点子。
通话结束时,我注意到面试官脸上露出了无聊的表情,情况显然不妙。大约一个小时后,我的推荐人收到了一条自动消息,说不需要进一步沟通了,我的候选人门户访问权限也被取消了。第二天,招聘人员祝我好运,并取消了剩下的虚拟现场面试。
这个又如何准备?说实话,依旧是谁也不知道。
我从来不是那种能够在瞬间想出绝妙点子的人。我更擅长让问题在脑子里慢慢发酵,休息一下,然后突然灵光一现——通常是在煎蛋的时候,或者我最喜欢的,坐在马桶上的时候。
过去,在准备 FAANG 面试时,我会安排在不同公司进行多次面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的即时创造力只是靠运气,那多试几次总没错。然而,这次同时管理多个面试的计划没能成功。
3.2. 带回家的任务(5 小时)
由于上一轮面试情况不好,这个任务也被 Anthropic 取消了,但当天我还是意外收到了一个 Jupyter Notebook 的任务链接。他们给了我 Anthropic API 的密钥,让我像探索神秘黑箱一样在系统中摸索,我猜这个灵感可以来自某些研究或博客文章。最后,你需要参加一个电话会议来概述你的解决方案。
3.3. 文化契合度(1 小时)
这就完全是未知领域了,他们没让我进去——连意外都没有。
我赌了一把,但那天不是我的幸运日。将来如果有机会,我应该会再尝试一次。同时,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所帮助,祝各位好运!
?发表于:中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