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2月21日
华为完成储能极限燃烧试验:12 颗电芯热失控,主动点火无燃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华为数字能源近日成功完成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极限燃烧试验。该试验在远超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大幅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模拟更严苛的燃烧场景,全面验证了其储能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防护能力。试验亮点包括100%量产真机实测、12颗电芯热失控下箱内无可燃气体、最大供氧条件下的燃烧测试以及长达7小时的燃烧触发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具备电池包级不起火、不扩散以及箱级热失控不扩散的极致安全能力,为储能系统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极限燃烧试验验证**: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通过了远超国际标准的极限燃烧试验,模拟了12颗电芯同时热失控的极端场景,验证了其在严苛条件下的安全防护能力。

🛡️**正压阻氧+定向排烟**:华为首创的正压阻氧+定向排烟联合防御机制,即使在12颗电芯热失控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可燃气体快速导排,确保箱内无可燃气体,主动点火无燃爆,实现安全事故自终止。

🌡️**箱级热失控不扩散**:在最大供氧条件下,试验过程中相邻箱体的最高电芯温度远低于热失控温度阈值,拆机验证表明储能箱主体、耐火层、内部电池包等各部件均保持良好的完整性,证明了箱级热失控不扩散的可靠性。

⏰**7小时早期干预时间**:在不断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的极限场景下,华为储能系统耗时7小时才触发燃烧,为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提供了充足的早期干预时间,有助于抑制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IT之家 2 月 21 日消息,IT之家从华为数字能源微信公众号获悉,近日,华为数字能源在国际权威的独立保障和风险管理机构 DNV 及战略客户的全程见证下,圆满完成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极限燃烧试验。

华为数字能源在国际通行标准 UL9540A 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大幅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测试严苛程度呈指数级提升,全面验证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在极限燃烧时的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亮点一:100% 量产真机实测,构筑真实、完整极限验证环境

本次极限燃烧试验严格遵循实际应用场景,A / B / C / D 四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箱均为 100% 量产真机,现场充电至 100% SOC 后,按照实际电站最小维护间距和安全距离要求部署,测试全程未经人为控制及干预,构建起真实、完整的系统级极限验证环境。

亮点二:12 颗电芯热失控,箱内无可燃气体,主动点火无燃爆

相比传统储能系统 1 颗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可燃气体在储能箱内部聚集并造成起火、燃爆,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 A 箱在发生 12 颗电芯同时热失控的极限场景时,仍能通过首创的正压阻氧 + 定向排烟联合防御机制,实现可燃气体快速导排,箱内无可燃气体,主动点火无燃爆,安全事故自终止,体现了电池包级不起火、不扩散的极致安全能力。

亮点三:最大供氧条件燃烧,更严苛测试工况,极致耐火不扩散

为进一步构造大规模燃烧条件,测试时不断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直至整个电池包发生热失控,并提供最大进氧量,构筑更严苛的燃烧测试工况。试验过程中,相邻 B / C / D 三组箱体内最高电芯温度为 47℃,远低于电芯热失控温度阈值,未发生热失控蔓延。测试后对 A 箱拆机验证,储能箱主体、耐火层、内部电池包等各部件均呈现出良好的完整性,证明了极限场景下箱级热失控不扩散的兜底安全能力。

亮点四:耗时 7 小时才触发燃烧,更多早期干预时间,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传统储能系统任意 1 颗电芯热失控后,存在即时燃爆风险,通常快速演变为安全事故。华为通过绝缘绝热、定向排烟等创新设计,在不断主动增加热失控电芯数量的极限场景下,仍耗时 7 小时才触发 A 箱燃烧,呈现出非常缓慢的演变过程。这意味着真实应用场景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有更多时间进行早期干预,抑制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此次测试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华为数字能源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在系统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构建起从电芯-电池包-电池簇到系统的立体防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华为数字能源 智能储能 极限燃烧试验 安全防护 热失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