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剑桥毕业生成为动物园饲养员,为了事业编大材小用?
据澎湃新闻,“我去年2月来到上海动物园,先在食草动物队的大象岗位,之后轮岗养过河马、犀牛;灵长队的话,我养过金丝猴、黑叶猴、狒狒、环尾狐猴等等;然后又去了食肉队,养了老虎、豹子,然后猞猁、狐狸、狼,还有小熊猫等等;现在在食草区,养的是鹿和羊。”
这是2000年出生的南京女孩马雅的工作介绍。她先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拿到本科学位,后在剑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2024年2月,她放弃生物医药企业的工作,入职上海动物园,成为一名饲养员。
工作“早八晚五”,每天和动物打交道,要接受笼舍的各种气味,要做些体力活,多年学习的兽医理论不时遭遇实践的挑战。马雅不介意,还有点高兴。
之所以选择饲养员工作,她说是因为“过往的学习偏科研理论,不太会跟动物有实际接触。我还是想来动物园做一些可以跟动物直接接触的工作,或者做一些能够亲眼看到效果的工作”。
当她的故事传开,有网友评论“动物园是事业单位编制,妥妥铁饭碗”。马雅坦言:“稳定不是我特别考量的点,但我肯定会考虑工资待遇,我觉得是可以的。最主要的是,我想做跟动物相关的工作。”
也有人说名校生当饲养员是“大材小用”。马雅觉得,理论知识仍有用武之地,动物种群管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科研中会用到,兽医药理学的知识在动物生病治疗时也能发挥作用。看似重复的工作,实际却加深了她对动物园运作等行业现状的了解。